國內大型水泥企業經驗!水泥智能工廠應該怎么建?
今年9月,工信部發布“2022年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典型案例”,其中湖州槐坎南方水泥、華新水泥、桐廬紅獅水泥、江西德安萬年青水泥、臨沂中聯水泥、山東東華水泥、駐馬店市豫龍同力水泥、葛洲壩老河口水泥、葛洲壩宜城水泥、甘肅祁連山水泥、遵義賽德水泥等多個水泥工廠所屬智能化數字化項目入選。
讓我們來看一下上述提到的部分水泥企業是如何打造智能水泥工廠的。
槐坎南方水泥“水泥全流程智能化綠色工廠”項目:
項目包含了生產管控、設備智能運維、在線檢測儀器、粉磨系統智能控制、實時優化智能控制五個體系。基于該項目,生產線上各項參數實現了互聯互通、自動控制、智能優化,并可通過管理駕駛艙實時監控。
項目管理駕駛艙
通過應用質量預測、窯況辨識、大數據尋優等30項AI算法,實現異常工況識別、自主尋優、游離氧化鈣和熟料28天強度預測。投運后,系統全工況長期投運率達98.7%,AI替代率達98%以上、異常工況識別率達90%以上,生產線基本實現智能操作。
遵義賽德水泥“水泥生產管理智能工廠”項目:
項目接入了公司的質量、能源等管理系統,通過及時獲取數據,在智能巡檢、智能物流等方面為終端用戶提供實時查詢、統計分析等多種應用場景。管理層可通過數字孿生系統,實時掌握生產線運行情況,了解生產數據,有針對性地進行生產調度。
“水泥生產管理智能工廠”項目實施構架圖
駐馬店市豫龍同力水泥“水泥生產數字化智能工廠”項目:
項目緊扣智能制造數字化主線,按照管理決策層、運營管理層、制造執行層和自動控制層四個層級進行設計。采用集成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方式,運用通信網絡、數據傳感監測、信息交互集成和自適應控制等技術,重點打造了“一個數字化中臺+六個系統平臺”,以實現四個層級的互聯互通,達成生產和管理的數字化。
項目概念設計圖
桐廬紅獅水泥“水泥工業大腦”項目:
桐廬紅獅通過搭建5G+MEC+切片基礎網絡架構,實現數據大吞吐量、低延時、高可靠傳輸;借助水泥工業大腦IOT實現工業生產數據實施采集,融合業務結構化數據形成子公司數據中臺;利用水泥工業大腦APC算法平臺實現專家優化控制,減少中控操作員勞動強度,提升控制穩定性,提高產能,降低能耗;通過AI深度相機實現生產線原材料檢測、堵料識別和作業安全監督;通過智能機械手臂+視覺識別技術,實現原材料無人清堵。
葛洲壩老河口水泥“水泥用灰巖礦數字化礦山”項目:
老河口水泥“水泥用灰巖礦數字化礦山”項目通過采取自動化科技和現場監控的有效結合,開采區和生產線已實現了可視化管理,石灰石破碎及皮帶輸送系統基本實現智能化操控,大大降低了崗位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葛洲壩宜城水泥“聯合儲庫全自動智能行車”項目:
宜城水泥公司聯合儲庫全自動智能行車項目引入參數化、模塊化設計,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仿真技術、傳感測控、模式識別、自動控制等技術,實現了水泥廠聯合儲庫起重機全自動作業。
東華水泥“水泥工業大腦”項目:
公司通過與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共同推進水泥“工業大腦”2.0延鏈提升。如今,“無人工廠”、日成本管理、能源管理、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穩步推進,“雙碳雙控”平臺成功上線,數智網聯、內外循環、產業協同的全新智能工廠正在形成。
據悉,工信部發布這些典型案例是為了在行業內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宣傳推廣經驗做法,推動建材工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不止上述水泥企業,近年來國內大多數水泥企業持續創新,以“智”賦能,在智能化升級的征途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為進一步推動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中國水泥網將于2022年12月12-13日,在杭州舉辦以“探尋智造之路 構建智慧工廠”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水泥智能化高峰論壇”和以“創新驅動 減污降碳 綠色發展”為主題的“中國水泥行業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暨超潔凈排放技術交流大會”,誠邀行業專家、水泥及智能化相關企業,深入探討水泥行業智能化轉型和綠色發展。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