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進口增勢明顯 影響作用漸強
不可否認,近幾年煤炭進出口因素對國內煤炭市場的影響日漸增強,尤其是面對當前世界性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世界經濟發展,全球能源消費萎縮、價格下滑的不利形勢下,煤炭進出口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將可能對國內煤炭市場這造成更多、更大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由于我國整體經濟形勢好于其它國家和地區,加之煤礦安全生產問題的困擾,當前國內市場的煤炭供求和價格好于預期,也造成了國內煤炭交易價格高于國際市場煤炭現貨價格的狀況,致使今年一季度針對我國的煤炭資源的“凈流入”趨勢十分明顯。
本文試圖從多個角度剖析今年一季度我國煤炭進出口的狀況和特點,以正確認識和評估煤炭進出口形勢對國內煤炭市場的影響。
一、從煤炭進出口的總量方面看
1、煤炭出口明顯萎縮。據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由于受到國際市場煤炭消費和需求萎縮、出口價格大幅走低的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的煤炭出口持續低迷,累計出口數量比受到出口限制(為了緩解雨雪冰凍災害對國內煤炭供求關系的沖擊,交通主管部門曾經暫停了2008年2、3月份主要港口對出口煤炭的裝運)的2008年同期還減少了281.9萬噸,下降了27.6%。
2、今年以來煤炭進口的增勢漸強。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2、3月份我國的煤炭進口數量分別為299.9萬噸、487.9萬噸和572.1萬噸,環比呈現較為明顯的加速增長態勢。
3、一季度呈現顯著的煤炭凈進口格局。從統計結果看,由于煤炭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今年一季度我國煤炭的凈進口格局比前兩年更加顯著,凈進口量已經達到了621.4萬噸。
4、煤炭進出口形勢對沿海地區煤炭供求的影響增大。統計顯示,2008年一季度末,由于煤炭進出口形勢的變化,國內沿海地區比2007年同期減少了182.4萬噸可供資源;而今年一季度末,由于煤炭進口的迅速增加和出口的急劇減少,國內沿海地區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515.0萬噸的可供資源,表明今年一季度國內煤炭消費需求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有所提高,煤炭進出口形勢對沿海地區煤炭供求的影響有擴大化趨勢。
二、從煤炭進口的主要地區方面看
1、煤炭進口的區域性特征仍然明顯。今年一季度經“兩廣”(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口岸進口的煤炭數量接近全國煤炭進口總量的50%,仍然是煤炭進口的主要地區,表明區位優勢對煤炭進口的影響依然明顯。
具體看,今年一季度經廣西口岸進口煤炭數量占全國的比重比前兩年有所下降,分別由2007年、2008年一季度的23.3%和38.1%降至18.7%,結合其所處地理位置,可能表明今年以來“越南煤”對國內企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2、“兩廣”以外的其它地區煤炭進口的比重明顯上升。今年一季度末,“兩廣”以外其它地區累計煤炭進口占全國的比重已經分別由2007年、2008年一季度末的40.4%和27.6%提高到了50.3%,所占比重升勢明顯。
分析認為,2008年一季度“兩廣”以外其它地區煤炭進口所占比重同比2007年下降,主要是因為受到了當時國際市場煤炭現貨價格及其海上煤炭運輸價格持續升高對煤炭進口積極性的打擊;今年一季度其它地區煤炭進口所占比重的大幅提升,則是因為國際市場煤炭現貨價格及其海上煤炭運輸價格的大幅走低對煤炭進口的刺激,這種狀況,一方面表明國際市場煤炭價格及其海上煤炭運輸價格對我國煤炭進口的影響較大,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煤炭進口的隨機性較強。
三、從進口煤炭資源的主要來源方面看
1、傳統國家仍然是我國進口煤炭資源的主流。統計表明,在今年一季度我國所進口的煤炭資源中,來自印度尼西亞、越南、澳大利亞等三個具有出口區位優勢的傳統國家的煤炭所占比重仍然高達80.6%,仍然是我國進口煤炭資源的主流。
2、我國進口煤炭的品種結構有所改善。具體到印度尼西亞、越南、澳大利亞三個我國煤炭進口的主要資源國家,今年一季度進口自澳大利亞的煤炭達到了348.0萬噸,所占比重分別比2007年和2008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和15.7個百分點,出現明顯增加;而進口自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兩個國家的煤炭所占比重則分別由2007年和2008年同期的76.0%和79.3%,下降到了今年一季度末的55.0%,下降幅度高達20%以上。
考慮到上述三個國家出口煤炭的品質狀況,我們不難發現,今年以來國際市場超低的煤炭現貨價格改善或者優化了我國進口煤炭的品種結構。
3、進口煤炭資源呈現多元化趨勢。比較發現,盡管印度尼西亞等三個傳統國家占我國進口煤炭資源的比重仍然較高,但是與前兩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其所占比重還是減少了近9個百分點,而來自朝鮮、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的煤炭資源均出現較快增長,顯示我國進口煤炭資源正在呈現多元化趨勢。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