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如何改變你我生活?建筑節能技術和產業正搶占新賽道
建筑業是諸多行業中的能耗“大戶”,建材生產、建筑建造、建筑使用等全過程,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建筑業已吹響節能降耗的“號角”。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此外,《規劃》還提出多項指標,明確重點任務。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建筑變“綠”,實現建筑節能。“十三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目標已圓滿完成。“十四五”時期,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規劃》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等。
記者梳理發現,《規劃》提出了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實施建筑電氣化工程、促進綠色建材推廣應用、推進區域建筑能源協同和推動綠色城市建設等9個重點任務。
什么是綠色建筑?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萬君哲介紹說:“是指在全生命周期都是低能耗并且環境友好的建筑。為什么我們會突出全生命周期這個時間概念?因為我們平常接觸一個建筑的時候,往往是它已經蓋好了,已經投入使用了,但實際上這個建筑在施工和修建的過程中,它就存在著能耗的情況。”
根據《規劃》,我國將推廣新型綠色建造方式。比如,在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中積極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因地制宜發展木結構建筑。萬君哲說,裝配式建筑已在我國推廣多年,此次規劃布局對推廣這一綠色建造方式提出了更多新要求。“裝配式建筑在施工過程中的能耗可以降到非常低,因為大部分工程都在工廠里面完成,在現場只進行組裝,而不進行任何混凝土澆灌之類的行為,都是有可能的。”
萬君哲還告訴記者,強調建筑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低能耗,并不會給人們的居住體驗帶來影響,反而會提升人們的居住體驗。比如大城市里的玻璃幕墻建筑,如果太陽光線很強,我們只能把窗簾拉上,這時候開窗,通風效果并不好。
“一個完善的綠色建筑里面,會有更多的自然通風,有更多的自然采光。自然風和自然光的引入會降低我們對能源的二次消耗,比如我們白天就不需要把窗簾拉上,然后再開燈,也不需要我們把窗戶關上再重新開空調。”萬君哲說。
根據規劃,我國將加強既有建筑節能綠色改造。比如,在夏熱冬冷地區,適應居民采暖、空調、通風等需求,積極開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和室內舒適度。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開展建筑節能低碳改造,與小區公共環境整治、多層加裝電梯、小區市政基礎設施改造等統籌推進。
萬君哲介紹:“老舊小區改造對(建筑)保溫層進行更換,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綠色建筑化的改造。以前我們的停車場可能就是一大塊水泥板鋪過去,現在可能就會變成透水磚,對整個社區的微環境會有一個提升。”
綠色建筑的推廣,首先需要在建筑材料的節能技術方面有所突破。長期從事建筑節能材料研發與應用的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副教授萬賢告訴記者,住建部的《規劃》出臺后,將給我國建筑節能材料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應用,帶來更多激勵和引導,將有更多高科技含量的建筑材料進入尋常百姓家,我們也將能享受到科技住宅、智能家居的舒適體驗。
根據《規劃》,更多可再生能源將應用于建筑領域。例如,推動太陽能建筑應用,加強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還有建筑光伏行動。積極推廣太陽能光伏在城鄉建筑及市政公用設施中分布式、一體化應用,鼓勵太陽能光伏系統與建筑同步設計、施工。
住建部對綠色建筑的新規劃和布局,也給一線施工企業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中建八局二公司科技部經理房海波表示,國內綠色建筑的產業鏈,首先要整體得到提升,才能降低生產成本,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首先是標準化體系方面,國內這兩年也在探索。因為整個標準化程度沒有上去,導致好多產品都是定制的,生產成本會很高,拿到老百姓手里成本就會比較高。需要我們整個全產業鏈來提高標準化程度,降低生產成本,才能保證有市場競爭力。”
中建六局高級工程師鄭恒告訴記者,綠色建筑的推廣和應用,已成為頭部建筑企業搶占市場的新賽道,這對傳統施工企業來說,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管理模式的優化和轉變。
房海波也表示,住建部的《規劃》出臺后,很多建筑企業看到了更多市場前景。目前,他們在綠色建筑領域已積累了不少先進技術,一些節能技術已在項目上得到實現。未來,如何用好政府激勵政策和綠色金融,擴大市場份額,將是企業下一步的發力點。
房海波表示,好多房子的賣點,逐漸都在往科技住宅上轉變。“大家營銷的賣點不是在價格上,是建筑使用壽命階段的舒適度,比如恒溫恒濕,比如地熱能的應用,新的能源供應組合方式,現在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