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南州:到2025年,全州水泥產量達到1300萬噸左右
近期,貴州黔西南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發展和改革委關于印發黔西南州 “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其中關于水泥的部分包括:
一、依托企業集團、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單位,構建“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發展創新平臺,加大對水泥制備新技術新工藝研發與引進力度,重點突破水泥制備過程中的智能制造、清潔生產等關鍵技術,通過推廣變頻調控技術、磨破一體化等技術工藝,持續降低水泥制備單位能耗,推進水泥產業的技術裝備創新與提升。穩步推動水泥行業產能釋放和綠色發展,針對實際應用場景,積極開發高標號水泥、低堿水泥以及滿足特定工程需要的特種水泥制品,推動高效粉磨技術、高效能燒成系統技術、高效脫氮脫硫技術、燃料替代技術、高效大型袋式除塵等綠色技術工藝應用,積極推動火電廠粉煤灰在水泥制備工藝過程的循環利用,促進新型低碳環保水泥產業發展。到2025年,全州水泥產量達到1300萬噸左右。
二、煤電建產業鏈。緊抓粵港澳大灣區高速發展機遇,發揮全州豐富石材資源和南北盤江航運優勢,依托貴州清水河經濟開發區、貴州興仁經濟開發區、安龍縣特色工業園區等載體,制定實施“黔石出山”計劃,聚焦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打造“煤炭-電力-水泥、機制砂、石料-新型墻材、飾面石材、水泥制品”煤電建產業鏈,推動機制砂石、水泥及制品、石材等產業快速發展。
圖6 煤電建產業鏈
三、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借助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制和惠州對口支援平臺,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在農林產品加工、大數據、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擴大合作發展空間,推動區域產業優勢互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支持義龍新區建設高質量的蔬菜基地,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配送分中心。依托南北盤江水路優勢,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全力打通水泥、機制砂等新型建材“南下”通道,促進水泥、機制砂等產業充分釋放產能。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