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機遇 實現水泥產業全面振興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 劉明
3月31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劉明處長在水泥協會六屆二次理事大會上發表了題為《站在新起點 把握新機遇 實現水泥產業全面振興》的報告,以下是對報告的內容整理。
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和考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使得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面奪取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重大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這些成就,標志著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在全球經濟放緩,國際水泥市場萎縮,內需不足的情況下,水泥行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運行質量提高,發展方式正在轉變,過去一年的成就來之不易。
一、水泥行業成績顯著
(一)產量適度增長,效益不斷提高
2008年我國水泥產量14億噸,同比增長2.9%,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已達到62%,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水泥產量仍保持適度增長,實屬不易。全年水泥出口1323.23萬噸,同比下降了12.91%,熟料出口1280.57萬噸,同比下降了28.11%,全年水泥價格和上一年相比有所上升。水泥行業整體運行質量提高,全行業實現利潤280億元,創歷史新高。
(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建設達到新的階段
自“十五”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堅定不移地執行國家頒布的《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和《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等規定,積極發展新型干法水泥,行業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立窯水泥為主的水泥工業已經變為以新型干法水泥為主導的現代水泥工業。到2008年底,已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934條,水泥熟料產能76,196萬噸。2008年已開工建設的新線有208條,當年投產132條(其中有7條,通過技改超過1000t/d),新增熟料產能14,855萬噸。預計到2009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將達到99,800萬噸,折合水泥產能約14億噸,新型干法水泥的總量已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優質高標號水泥的需求。
(三)行業重組聯合達到新的水平
在《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中“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著重培育大型水泥集團”的引導下,通過兼并、重組、聯合,優化資源配置,生產集中度迅速提高,帶動了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大大改變了水泥工業整體面貌。海螺、中國建材、山水、冀東、中國中材、華新等大型水泥集團快速成長,加快了各自區域內乃至全國水泥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紅獅和天瑞異軍突起,金隅、亞泰、祁連山以及幾家外資企業大的發展,使得我國千萬噸級的水泥企業集團已經超過15家。2008年18家大企業集團熟料產量已達到33,482萬噸,占到38%的份額,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水泥大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Page]
二、水泥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水泥企業過多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中國水泥發展史上,水泥工業走的是一條以立窯為主的發展路線。
長期以來,無論是數量還是產量,都是中小水泥企業占主導地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還有年產量小于60萬噸的中小企業4,347家,占企業總數的88.90%。世界水泥產量28億噸,我國水泥占全球水泥產量的一半,我國的14億噸水泥產量,是由4,890家水泥企業生產的,企業平均規模還不到30萬噸。全球其他國家的14億噸水泥產量,是由1,500家水泥工廠生產平均企業規模100萬噸。規模結構不合理,小的落后企業太多仍是水泥工業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大淘汰力度,聯合重組中小水泥企業,積極引導中小水泥企業健康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必須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方式,實現節能、降耗、環保、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徹底改變落后面貌。
(二)各地新型干法水泥發展不均衡
2008年全國人均消費水泥已經達到1噸,其中人均消費水泥超過1噸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天津等,其中上海市人均消費超過2噸。
其余地區人均消費都在1噸以下,黑龍江、貴州等地區還不足500公斤。新型干法發展還不平衡,浙江、河南已經全部淘汰了立窯水泥,但也還有12個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還在50%以下。黑龍江、貴州、四川等地新型干法水泥人均產量尚不足200公斤。
(三)局部地區產能過剩令人擔憂
2004年投資體制改革后,水泥投資項目由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在前幾年水泥市場向好的拉動下,水泥投資項目紛紛上馬,同時,由于地方發改委、經貿委分頭審批,缺少統一協調管理部門,部分省份將水泥投資項目審批權下放到地市級,甚至縣級,水泥投資項目的核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是造成區域布局不合理、產能過剩等問題的主要原因。從現實情況來看,某些區域水泥項目過度投資的問題已經初現端倪,帶來了供需關系的不平衡。
為了保增長,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穩定經濟發展,特別是4萬億元投資,用于加快鐵路、公路、港口和機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有利于拉動疲軟的水泥需求市場,但同時也可能刺激某些生產線盲目建設,如不加以正確引導,會造成極大的投資浪費。各地方投資主管部門,一定要在考慮合理區域內的水泥規劃布局,審慎地核準水泥項目。
三、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發展壯大,調整好水泥工業結構
2009年是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是落實“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基礎的關鍵一年,水泥工業發展面臨的是新機遇和新挑戰。
初步判斷,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水泥產生的直接影響不會太大,但因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引起國內水泥需求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和各產業的全面振興,又給水泥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遇。我國水泥工業發展的各生產要素、市場要素對國外的依存度不大,燃料和電力價格又處在相對低的價位,國內水泥行業面臨的風險不大,相反,由于國外水泥集團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這為國內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提供了通過重組、兼并進一步發展的機遇,同時也給淘汰落后產能帶來了非常好的契機。
全面淘汰落后水泥,促進水泥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實現水泥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最佳機遇期已經來臨。中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進入關鍵時刻,必須淘汰落后,控制總量,合理布局,聯合重組,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實現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待所有開工的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后,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達到1130條,熟料生產能力將超過10億噸,結構調整達到新的層次。因此,適度合理布局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控制水泥總量,堅決淘汰落后立窯企業,真正調整和振興水泥產業已刻不容緩。
如何徹底淘汰現存的近40%的落后水泥產能,解決好這4,000多家小型水泥企業的退路和出路,是我們全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按照國務院頒布的《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的標準,這4000多家企業中除年產60萬噸以上的粉磨站和特種水泥廠外,其余的小水泥企業90%的生產線基本上屬于落后生產能力,根據國家宏觀調控已經出臺的政策、法規和專項規劃,這些生產能力要分期分批予以淘汰,逐步退出市場。[Page]
(一)嚴格執行產業政策,繼續加大淘汰落后水泥的力度
要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尤其要防止所謂高水平的重復建設,合理規劃新的建設項目,注重投資效果,防止不合理投資,最大的浪費是規劃不合理的浪費。決不能讓新型干法水泥產能過剩在其他省份再重演。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一定要和淘汰落后水泥相結合。2009年是各地淘汰落后水泥最好的時機,將有一大批包括四川災后重建在內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這些項目將會有力地調整水泥結構,新型干法水泥完全能夠保證經濟發展對優質高標號水泥的需求。今年國民經濟要保持8%的經濟增長,水泥市場需求也將進一步放緩,非常有利于淘汰落后水泥,各地要堅定不移按照《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對項目規模和區域布局的要求,堅持逐步淘汰落后水泥的原則,加大淘汰落后水泥的力度。即使是建粉磨站,規模也要在60萬噸以上。現在淘汰小立窯水泥,有人認為,把立窯關了,生料磨也改為水泥磨就變成粉磨站了。其實這種多臺小磨機聯合生產水泥的方式,其能源消耗仍然是偏高的,不利于水泥全行業降低能源消耗,也是落后的方式,需要淘汰。鼓勵水泥粉磨站采用3米以上磨機配有輥壓機粉磨系統,這種系統最小水泥產能60萬噸以上,噸水泥粉磨的綜合電耗在35度電以下。淘汰落后立窯水泥,就是要徹底拆窯卸磨。如果小水泥廠建在耕地上的,要退廠還耕。建在樹林地上的,要退廠還林。建在城鎮,屬于工業用地的,淘汰后可轉為其它工業用地。此外,水泥企業還要著手原料礦山復墾和礦區生態工程建設工作。這一工作,對我們水泥企業來說還是空白,應大力提倡。實際上,做好這一工作,也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二)繼續扶持大企業做大做強
2006年底,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公布了60家重點水泥企業名單,對促進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受到全行業的肯定。隨著近幾年的聯合兼并重組,企業組織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需要調整。自2006年重點企業名單公布以來,又有一批中小企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達到進入大型企業的標準,對60家重點企業名單實行動態管理,時機已經成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聯合有關部門重新開展調整工作,包括重新研究企業規模劃分問題。按照確立的“到21世紀中葉我國將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這一宏偉目標,中國水泥的發展應該向與現今歐洲水泥工業水平看齊,爭取通過兼并、聯合重組方式,做強做大現有企業,形成以若干大型企業集團為主要生產制造商,如果60家企業做大做強,中型企業合理分布在適當的區域市場內,小型水泥企業全部退出市場的話,或許那時候水泥企業集團只有300~500家,每個省平均不到10~20家,中國水泥才叫全面振興。真正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到那一天,水泥產業新型工業化才算實現。
(三)支持水泥企業延長產業鏈,發展終端產品,逐步實現水泥制品部件化
建筑建材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而水泥是建材業中最重要的主導產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離不開水泥這類基礎原材料。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的住和行需要水泥來滿足。人要生活在“硬化”的環境里,需要蓋房子、修路。人要生活在“綠化”的環境里,需要栽樹、種草。人要生活在“開化”環境里,需要提升全體國民素質。科學發展,也需要科學生活。建筑材料的改進和綠色建筑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水泥產業。建筑業在國家的能源總消耗中大約占40%,在建筑行業里開展節能是最經濟和最有效的。發展現代水泥制品業是中小水泥企業轉產的有效途徑。中小水泥企業的出路在于聯合有實力大大型企業集團建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有石灰石資源的,可以向下游延伸,建設骨料廠,干粉砂漿廠,外加劑廠,混凝土攪拌站,水泥制品廠等。只有這樣,小水泥企業才有出路和退路。
(四)繼續抓好節能減排工作
應該清醒地看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節能減排工作受到各國政府的日益重視。包括水泥工業在內的我國重工業領域,現在和將來都要長期擔負起國家節能減排的重任。
水泥企業要綜合利用窯尾排放的低溫廢氣余熱,采用純低溫余熱發電和節能粉磨為主的節能減排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使用可替代原燃材料等先進技術對現有的新型干法窯進行技術改造,以達到節能減排、優化環境、提高效益的目的。水泥在節能環保方面有非常多的工作可做,許多設備是上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的水平,這些設備能耗高,環保水平不高,需要更新。水泥行業節能減排潛力巨大。
節能減排和清潔發展是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在水泥行業推行能源和環境效率標識工作的基礎。要逐步采用世界水泥可持續發展倡議書CSI的國際通行方法和工具,用以提高水泥企業能源環保效率。我國水泥企業要檢測監測水泥生產過程中能效數據和污染物排放數據,適時向社會公開,盡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對于水泥企業節能減排意義重大。
(五)提高我國水泥技術和裝備國際競爭力
進入本世紀以來,新型干法窯得到高速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快速成長,水泥技術、裝備和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日益增強。但也應該看到,采用我國水泥技術和裝備建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在能源消耗指標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盡管我國水泥技術裝備占國際市場份額已達到40%,還要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不斷創新,提高技術和裝備的產品質量,提升品牌意識,在國際市場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2009年是最具挑戰性的一年,水泥行業的同志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充分利用有利條件,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振奮精神,共克時艱,努力做好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水泥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礦山生態文明建設,合理布局新型干法水泥建設項目,有效遏制局部區域無序集中投資現象,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完成好節能減排任務,依靠發展促調整,通過調整促提高,協調好水泥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
加大企業重組聯合的力度,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水泥結構徹底調整,以新的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