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峰會|肖家祥:保持理性,堅定信心,齊心協力擺脫困境
7月11日,“2022中國水泥產業峰會暨TOP100頒獎典禮”在杭州盛大召開,新天山水泥黨委書記、總裁肖家祥帶來精彩發言,指出對當前水泥行業的形勢,要保持理性、堅定信心。
肖家祥認為,上半年疫情打亂了水泥企業生產節奏,造成旺季不旺,價格不升反降,嚴重挫傷行業信心,下半年要想實現穩增長目標,挑戰很大,行業想要短期內跳出坑底,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
肖家祥表示,對行業的判斷要理性,企業的行為更要理性,行業不好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因此要堅持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的理念,全行業共同維護全國市場穩定。此外,他認為保持理性還包括要保持理性的產品價格。
肖家祥還表示,中國建材、新天山一定發揮好引領作用,為推動行業實現穩增長發揮好作用,愿和同行們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擺脫困境,實現穩增長。
以下為現場發言內容整理全文:
在當前這樣的形勢下,我認為確實有必要全行業統一思想,消除誤解。在此,我想表達兩個觀點。
一、保持理性,堅定信心。
保持理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要理性地分析和判斷形勢,不要誤判。第二,行為要理性。
理性判斷形勢,無論是企業,行業,還是政府,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在困難的時候,對形勢的判斷一定要客觀、理性。
上半年水泥行業經歷了近6年以來,最困難的上半年,導致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抗力的客觀因素——疫情。
事實上,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年一季度的行業形勢還是穩定的,錯峰生產也是歷年來做得最好的,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今年上半年一定會是一個豐收的上半年。但進入三月下旬后,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行業的工作節奏,造成需求大幅下滑,造成旺季不旺、價格不升反降,嚴重挫傷了行業的信心。
上半年行業效益下滑是客觀因素造成的,主觀上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對下半年行業的形勢行業也應該客觀理性地看待。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下半年需求會增長,大概率可能會恢復到去年下半年的水平。但是7、8、9月,還是十分困難的,需求有個恢復的過程,因此,今年四季度市場行情也不會特別旺,因為支撐水泥行業需求的一些基本的要素在短時間之內難以有改觀,因此對于需求的提升不要寄希望太高。
下半年的供給將會進一步增加,因為部分地區的新增產能還在投放。下半年的成本或維持高位,所以下半年行業要想實現中央提出的穩增長的目標,難度很大,挑戰很大,要想短時間之內,跳出全行業虧損的坑底,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
要想實現行業穩增長的目標,必須拿出十分過硬的措施,必須靠政府強力的支持、政策的推動,更要靠大企業的引領,以及全部水泥企業的共同努力,缺一而不可。
對于未來水泥行業的形勢,也要有理性的判斷。未來的水泥行業需求,從中期來看,會繼續保持一定的穩定,進入平臺期,總體趨勢穩中趨降。
從供給來看,增長會趨緩;
從產能過剩的情況來看,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會進一步加劇;
從成本來看,水泥行業已經進入了高成本時代,燃料成本、原料成本、環保成本、低碳轉型的成本、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成本、淘汰落后的成本,此外還包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以及隱性成本,這些成本將極大地提高水泥的制造成本。
另外,水泥行業的綠色低碳的轉型,任務十分艱巨,時間十分緊迫,所以未來水泥行業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我們既要看到困難和挑戰的一面,也要堅定信心,所以要保持理性。信心在哪里?
第一,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的趨勢是好的。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會繼續支撐水泥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第二,水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也會進一步有利于水泥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過去十幾年來,我們水泥行業企業對于如何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同時,也可以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它們如何從高需求到需求大幅下滑的過程中,實現水泥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經驗。
此外,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大企業的引領作用,也將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
所以概括而言,對形勢的判斷一定要理性,既要看到形勢復雜嚴峻的一面,也應該看到有利的一面,要堅定信心。
其次,行為要理性。
對形勢判斷清楚了,行為就要理性。行為理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企業與行業。在水泥行業的發展進程中,面對如此復雜嚴峻的形勢,任何一家企業不可能獨善其身,企業的利益孕育于行業之中,行業的利益高于企業的利益,這是反復驗證過的。每家企業在做好自身的同時,一定要維護行業的利益。
第二,在銷售的過程中,對于銷量和份額,也要保持理性。如今,需求在下滑,產能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單純地追求銷量增長,是不可取的,必然導致惡性競爭,低價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追求份額相對穩定,而不是銷量的增長。單方面地追求企業的銷量是不可取的,我們要追求產能份額的穩定,銷量份額和產能份額要匹配。
第三,價格、成本和利潤的關系。水泥行業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今年二季度,行業多少地區的水泥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做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為社會、為政府、為股東、為職工都應該賺錢。水泥產品的定價如果是為了追求銷量的增長,有何意義?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一定要堅守“價本利”的經營理念,價格必須覆蓋成本,必須有合理的利潤,可以說,五六月份的狀態是不正常的,全行業虧損,是極其不理性的。
此外,要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關系。這些年來,有部分區域想舍近求遠,或者是希望外地消化本地的水泥和熟料?!叭珖袌鲆槐P棋”,全局亂了,局部好不了。
以貴州為例,前兩三年貴州不停窯,跨省支援廣西、廣東,結果,自己一團糟,全國一團糟。東北的遼寧也曾謀求向南部地區輸送過剩的水泥和熟料。前幾年行業形勢好的時候,南部地區有接納的能力,應該主動去接納,配合東北的振興。但現在華東地區的市場需求,也大幅下滑,自身難保,如何再去消化東北的水泥和熟料?
所以每家企業都要樹立全局意識,每個地區也要樹立全局意識,把企業做好,保住應有的本地市場份額,把各省級市場做好,各區域市場做好,共同維護全國水泥市場的穩定,這樣才能走出困境,實現穩增長目標。
概括而言,第一,對形勢的判斷要理性,不要誤判,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第二,行為要理性,按行業規律辦事,做正確的事。
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如何應對?
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同舟共濟。在形勢嚴峻,挑戰眾多的當下,既然認定水泥行業的繁榮要靠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要樹立同舟共濟的意識。企業,協會,政府,要同舟共濟共度難關。齊心協力應對挑戰。
當前,首先要齊心協力擺脫困境,迅速地跳出虧損的泥潭。執行好工信部、環保部的文件,落實好全國統一分省操作的剛性統一停窯政策,抓好七八月份的全國統籌的區域統一的剛性錯峰停窯,這是響應國家號召,也是擺脫行業困境的唯一措施。
第二,齊心協力穩市場,穩增長。穩增長是中央的要求,穩市場則是穩增長的根本措施。以省級為單位,以地區為單位,由大企業牽頭,所有企業都參與,穩住市場,拒絕超低價,保持合理利潤,這不是壟斷,這是在反對惡性競爭。
第三,未來中長期都有控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去產能。落實好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頒發的產能置換政策;積極爭取修訂完善產能置換政策,現在的矛盾在于產能嚴重過剩,各企業對產能置換的問題應該要慎之又慎。在沒有市場、沒有資源、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地區,要從嚴把關;積極推動落后產能的淘汰,要提高集中度還是要去產能,關于這點我們水泥行業已經在長三角地區已經取得了寶貴經驗,值得其他地區借鑒。
最后,我代表中國建材,新天山水泥,也作為中國水泥協會執行副會長在此表態,中國建材和新天山水泥一定會以行業利益為重,繼續肩負起行業的引領作用,在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實現行業穩增長方面,發揮好引領作用。此外,我們也愿意,與同行一道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作為水泥協會的執行副會長,我愿意在任何場合,任何地區,跟各水泥同行一起,竭盡全力地去穩增長,去擺脫困境。
(本文根據現場演講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