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專家:過分提“現金為王”不合時宜
從去年下半年國際金融風暴開始沖擊中國實體經濟以來,“現金為王”的觀點在國內企業界流傳甚廣。對此,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張漢亞日前在上海指出,在經濟出現下行趨勢時企業儲備一定的現金過冬是必要的,但過分強調這個觀點也會錯失很多機遇。
張漢亞認為,2008年四季度政府推出的大規模投資計劃目前已收到成效,“經濟復蘇的跡象開始出現,但還不明顯”。究其原因,是不少企業仍然缺乏信心,投資意愿繼續保持在低位。
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規劃中心主任郭文龍也指出,從目前情況看,合理的投資比例應該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各占30%、30%和40%。政府投資只能起帶動作用,真正的投資主體還應是企業。
張漢亞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擴內需”方針中,加大投資、刺激消費是兩翼。刺激消費是現在的熱點,目前各地正在陸續以“家電下鄉”“發消費券”的方式大力推進,企業方面配合也比較積極。但與此同時,加大投資力度亦不可忽視,因為它在拉動GDP增長、促進就業方面的短期效應更為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2008年國民經濟統計公報,截至去年末,我國的企業存款近17萬億元人民幣。張漢亞指出,由上述數據可看出國內企業在投資方面整體上“不差錢”。另外,由于目前的鋼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價格比以往也有較大幅度下滑,眼下的企業投資成本也處在一個相對有利的水平。不過,制約企業投資的不利因素也不少,如出口下滑導致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投資能力下降,很多領域出現產能過剩、導致企業可選擇的投資領域減少等。但從長遠的角度看,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薄弱、大部分企業在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方面的提升空間還很大,這就要求國內的投資總額在2009年仍要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幅度。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hdj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