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核心區一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
“只憑一張公交卡,就能在京津冀三地乘坐公共交通,省去了排隊購票時間,非常方便。”從河北廊坊到北京出差的鄧女士在北京南站乘坐地鐵4號線,她用河北一卡通在進站口輕輕一劃,閘機就順利打開。這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的真實寫照。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8年來,交通一體化成為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三省市積極落實協同發展戰略,著力打造與世界級城市群相適應的綜合交通網絡,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逐漸從藍圖邁向了現實。
北京市交通委協同發展處處長趙陽表示,到“十四五”末,京津冀將基本建成“四縱四橫一環”綜合運輸大通道,形成多節點、網絡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實現樞紐功能優化提升、運輸服務一體便捷、協同發展機制健全完備。
如今在京津冀三地之間,彎彎繞繞的跨省小路,正被一條條通衢大道所替代。北京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實現了“斷頭路”全部清零,高速公路總里程從2014年的982公里增至2021年的1176.5公里,增幅達到19.8%,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單中心、放射狀”路網結構得到有效優化。
北京市交通委工程協調與市場監管處副處長王建輝表示,未來將加快推進京雄高速公路、109國道新線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加寬等項目建設,提升東北、西部、西南方向高速公路通道輻射能力,疏解北京地區過境交通量。
鐵路部門也不斷完善路網結構,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以北京、天津為核心樞紐,連接河北各地市的全國性鐵路網已基本形成,空間上的“一體化”悄然變成時間上的“同城化”。
借助日漸成網的交通格局,京津冀三地不斷嘗試各種方式,便利群眾出行。北京有38條公交線路實現了跨省常態化運營,服務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的17個縣市及地區,日均客運量約27萬人次,有力支撐了環京地區群眾日常和通勤出行。
2021年6月,京杭大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同步旅游通航,大運河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橋梁紐帶,京津冀交通互聯互通服務群眾的內涵進一步豐富。
三地互聯互通,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開始顯現。8年間,京津冀GDP總量增加了44.9%,北京市第三產業占比從78%提升到82%。基礎設施建設也極大支撐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城市副中心配套設施逐步完善,超1.6萬家企業入駐通州運河商務區。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