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董事長張安平建言:構建三大生態指數 開創產業綠色未來
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關系疊加俄烏紛爭等多重因素,造成大宗原物料瘋漲,市場需求持續低迷,中國水泥行業陷入近十年來的最嚴峻時刻。我想協會領導在此刻召集我們十多家大企業,其目的應該是要求大家更好地協同自律,帶頭穩定市場,共同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生態。
這些天,我也在不停思考優化布局和產業未來。首先大家可能不得不接受:過去數年水泥業神仙般的好日子或將一去不復返,但作為從業者,必須共同應對這次巨大的挑戰,為產業開創一個值得期許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有一點毋庸置疑,對社會也好,對國家也好,水泥仍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材料,但產業的優化進步是非常重要且急迫的。
在我看來,產業進一步優化取決于兩個層面:
一是從社會責任的角度,我們對礦山等資源的開采要適度,盡最大能力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來維護綠水青山本來的樣貌。
二是從能耗的角度,21世紀能源的地位顯然相當重要,一個產業使用能源的效率將對全行業發展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我注意到,國家“雙碳”目標指出大方向之后,從中央到地方也為此編制了各種各樣的指數,如綠色低碳指數、空氣質量指數、碳中和指數等。
考慮到水泥業的發展特性,我們何不也圍繞三個方向設立行業健康生態指數,要求全國大大小小的水泥廠全部參與進來,由政府相關部門、產業協會或者第三方機構定期公布產業發展平均值,采用優勝劣汰的方法,鼓勵平均值線上的企業發展壯大,對長期達不到平均值的企業采取措施予以約束或淘汰。
我認為,這三大指數是與行業的未來息息相關的,如果落實執行到位將能夠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是污染物排放指數。取行業最為常見的三種大氣污染物——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和細顆粒物(PM2.5)排放量數據,根據一定的百分比通過相關模型演算,得出行業的平均值,從而以此建立污染排放物指數。這個值一定是優于國家排放標準的,對于平均值未達標的企業可以給予一定時間整改優化,如若到期仍未改善,就必須令其付出代價,例如繳納一定排污費給所在地政府。
二是能耗指數。目前來看,水泥已被列為建材行業高能耗重點領域,而且依照《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等專門文件對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作了界定。水泥行業也可以從中根據用煤、用電的能耗設立行業的平均值,對于能耗標準高于平均值的企業勒令其繳納能源超額使用費。
三是碳排放指數。在此之前,需要政府出臺一套公正公平且行之有效的“碳稽核”辦法。出臺以后,排放量高于平均值的企業必須向低于平均值的企業支付費用去購買排放權,這是對無節制的排放給予強力約束,用提高運營成本迫使其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上述三大指數如果得以順利運行,將為環境、能耗和產業注入上升的空間和優化動能。因為在此體系之下,平均值會不斷地拉近,產業整體的運行績效也會隨之上升,那些落后產能也會自然而然地被淘汰。相信從現在開始到“十四五”末的四年內就會達到實質性的飛躍,這無疑對國家、對社會和對產業都是一件好事情,特別是那些具備持續自我優化能力的企業。
當然,這些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扎實的執行,但現在我們可以做的是,一起坐下來討論和制定指數細化落地的計劃和時間表。
我認為一個大原則就是快速將行業的平均值設定并持續優化,并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創新。如果能夠做成,在全球范圍內也將是首創的,或許能讓中國水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建材行業的驕傲。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