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市場成為臺灣水泥業的新寵
由于大陸水泥每年市場規模已成長到 5億噸需求量,相當于臺灣一年水泥需求量的30.3倍,在臺灣公共工程、民間建筑工程市場趨近飽和之際,大陸儼然已躍居為水泥公司新寵,因此水泥公司進軍大陸腳步轉趨積極。
同時基于臺灣今年水泥需求量預估僅約1650萬噸,略有供給過剩的壓力,因此臺泥今年也計劃大舉擴大“品牌”水泥的外銷市場,爭取大陸、美國西岸、非洲、孟加拉等國際訂單。
水泥業從2000年開始走向夕陽工業,目前業者在成本邊緣或以虧損狀態下經營,臺泥花蓮廠廠長黃焰松坦承,水泥市場競爭力相當大,尤其國外水泥進口對臺灣水泥業造成相當沖擊,主要是從兩年前亞洲發生金融危機,各國水泥廠因過度擴建,產能激增,紛紛以幾近傾銷的低價策略搶灘臺灣市場,自此臺灣水泥的行情就一直沒有起色。
對于西部礦源日漸枯竭,臺灣水泥業者位于西部地區13家水泥廠的石灰石礦源采礦權,目前除亞泥新竹廠礦權期限為2003年12月底才到期外,其余各廠采礦權已于1997年底陸續到期,目前一般業者都有1-2年左右的存料,不致因礦權到期馬上停工,但各廠的存料即將陸續枯竭,臺灣水泥業者的供給來源只剩西部地區亞泥的新竹廠及東部的各廠,因而產生了約800萬噸的供給缺口。
以目前臺灣各水泥公司石灰石礦權限來看,西部地區僅剩下亞泥121.6萬噸產能于2003年底到期,東部地區包括力霸、信大、亞泥、臺泥等于2116年陸續到期,其中力霸冬山廠產能約100萬于2010年到期;信大南圣湖廠140萬噸于2010年到期;臺泥蘇澳廠339萬噸于2010年到期;臺泥花蓮廠158萬噸于2116年到期;至于亞泥花蓮廠402萬噸及臺泥和平廠540萬噸則無權限時間表。
有鑒于臺灣水泥采礦逐漸枯竭,業者也紛紛進軍大陸市場,其中臺泥和平水泥專業區至2001年底為止,已全部開出每年540萬噸產能,在臺灣水泥供需失衡之際,臺泥已決定于今年加速布局大陸市場。
臺泥目前已在福州、廈門、溫州等東南沿海城市評估,初步已敲定將在福州投資 2億人民幣,興建兩套年產各75萬噸的水泥研磨廠,預估 3月底正式投資計劃書將出爐。
至于臺泥投資800億元開發的花蓮和平水泥專業區,1、2號窯年產各270萬噸,已于去年底全部量產,臺泥年產能也大幅擴充至1080萬噸,而實際年產量約950萬噸。
若臺泥的950萬噸年產量,加上亞泥600多萬噸的年產量,則兩大龍頭大廠已吃掉全臺灣水泥市場供給量,因此,今年臺泥第三號窯暫不打算興建。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