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人為:立窯水泥完全淘汰只是時間早晚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張人為在首屆中國中小水泥企業論壇上發表講話
2008年12 月13日,為期兩天的“首屆中國中小水泥企業論壇”在北京京豐賓館正式開幕。本屆論壇以探討中小水泥企業的發展形勢、對策、出路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各地政府的領導、行業專家、重點水泥生產企業的300多名代表參加出席。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張人為出席了本屆論壇,并發表了重要講話。
張人為在對我國水泥行業進行結構分析后指出,生產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能源消耗高、質量不穩定、環境污染較大的中小企業,至今還是我國水泥企業的數量主體,產量仍占將近40%,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目標遠未實現。截止到目前,水泥機立窯企業共有4000多家,產能約5億多噸。
針對眾多的中小水泥企業其出路何在、如何生存與發展、如何在推進水泥工業進步與發展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等中小水泥企業改革發展問題,張人為在講話中提出了三點意見:
第一,水泥行業首先應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近些年來頒布的《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和《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文件精神,凡是列入各地淘汰名單的立窯企業要堅持予以淘汰。
第二,要支持有條件的立窯企業以區域市場需求為導向,和大企業聯手等合資、合作方式,建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要支持和鼓勵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施產業整合,購并中小水泥企業,以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
第三,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是水泥產業發展政策所明確規定的結構調整方向。這一方向既為國家政策所明確、也在我國各地區為市場供求消長態勢所印證,是正確的方向。從我國國情出發,未來一段時期、在一些地域范圍內,立窯水泥完全淘汰退出市場會有一個長短不同的進程。在此暫存期內,在保證質量的前題下,以先進適用技術對部分有條件的立窯企業進行以節能降耗、保護環境,而不以擴大產能為目的的技術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張人為提出,對暫存期內的立窯企業采用包括JT技術在內的先進適用節能減排技術進行技術改造,可以把握“有條件”和“少量有限”的原則,在交通不便、市場容量小和資源稟賦差、新型干法水泥暫時不能覆蓋的地區,經有關政府部門批準的現存立窯企業中,適當推廣應用各種立窯節能減排技術成果。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xujie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