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熱烈祝賀鐵鋁酸鹽水泥在華龍一號核電站應用取得重大進展
日前,硫(鐵)鋁酸鹽水泥重點實驗室主任齊冬有撰寫了題為“鐵鋁酸鹽水泥在華龍一號核電站應用取得重大進展”的文章,筆者看完甚是驚喜。
文章提到,2021年7月,鑒于鐵鋁酸鹽水泥示范應用的需要和華龍一號核電站實際使用需要,國家發改委批準實施鐵鋁酸鹽水泥華龍一號核電站應用示范工程項目,支持鐵鋁酸鹽水泥在漳州華龍一號核電站進行示范應用。
2021年12月31日,示范項目選擇北護岸三段B-15沉箱作為鐵鋁酸鹽水泥混凝土首次澆筑的永久構件,單件方量達574.52m3,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首次澆筑一次性取得成功。2022年9月10日,示范項目在PF廠區消防泵房進行首次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截至目前,示范項目已完成澆筑鐵鋁酸鹽水泥混凝土2萬多立方米,計劃2022年年底完成澆筑鐵鋁酸鹽水泥混凝土9萬立方米。
資料顯示,“華龍一號”是由中國兩大核電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在三十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日本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及中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發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是中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志性成果。
何為鐵鋁酸鹽水泥?20世紀80年代初,在時任國家建材總局領導和學術帶頭人王燕謀的關注指導下,中國建材研究院水泥物化室在理論研究基礎上發明鐵鋁酸鹽水泥,獲國家發明二等獎,此種水泥具有快硬、高強、抗凍、抗滲和耐海水腐蝕等性能特性。這也是繼英國人發明硅酸鹽水泥、法國人發明鋁酸鹽水泥之后,中國人發明的世界上第三類水泥。
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項目“牽手”中國人發明的水泥,強強聯合后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華龍一號核電施工現場為鐵鋁酸鹽水泥混凝土應用首次澆筑、首次大方量澆筑拉出了大橫幅,彰顯了中國工人和技術人員對此次由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批準實施的“牽手”充滿了信心和自豪。
文章顯示,華龍一號核電站應用示范項目通過深入開展試驗研究和現場實踐驗證,已取得了五個方面的重要成果,成功解決了鐵鋁酸鹽水泥在南方高溫環境下規模化應用的難題。
一是解決了鐵鋁酸鹽水泥混凝土由于早期水化熱集中釋放而導致溫升過高容易造成溫度應力開裂的問題;二是解決了鐵鋁酸鹽水泥在南方高溫氣候下工作性能調控問題,實現了高流態化鐵鋁酸鹽水泥混凝土調配及其泵送施工;三是解決了鐵鋁酸鹽水泥在南方高溫氣候下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問題;四是驗證了鐵鋁酸鹽水泥混凝土具有更優異的抗裂性能;五是驗證了鐵鋁酸鹽水泥混凝土具有顯著的耐海水腐蝕性能。
多年來,盡管早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作為鐵鋁酸鹽水泥第一發明人的王燕謀仍然牽掛著此技術在國家建設中的開發與應用,并且還直接參與到更高層面的推動工作。他曾多次發文倡議,鐵鋁酸鹽水泥的科學試驗已經取得有價值的可喜成果,然而,為在工程上廣泛推廣,尚需做好應用技術開發工作。根據水泥應用的特點,在工程試點中要解決設計和施工中提出技術課題,如:混凝土可工作時間;混凝土溫度應力問題以及不同環境的施工方法等等。在破解各種技術問題的基礎上制定出設計和施工規范,以及水泥產品的國家標準,為水泥生產和工程應用提供法規依據。
去年,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之際,王燕謀將國家科委授予的鐵鋁酸鹽水泥《發明證書》、《發明人證書》和發明獎章贈予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建筑材料行業硫(鐵)鋁酸鹽水泥重點實驗室。殷切希望重點實驗室研發團隊再接再厲,繼續努力奮進,為海洋等特種工程建設提供優質的基礎材料,為造福人類創造新的業績。
華龍一號核電站應用示范項目順利實施證明了建筑材料行業硫(鐵)鋁酸鹽水泥重點實驗室已經從老一輩科技工作者順利接棒,并繼續奮勇前進。可以說,這也是重點實驗室向王燕謀九十高壽獻上的一份厚禮!
如今,“鐵鋁酸鹽水泥在華龍一號核電站應用取得了重大進展”,對進一步推進鐵鋁酸鹽水泥應用標準和政策體系建設,加快推動鐵鋁酸鹽水泥在能源、交通、海洋工程等相關領域的應用,促進水泥產業的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和作用。
熱烈祝賀鐵鋁酸鹽水泥在華龍一號核電站應用取得重大進展!也期待鐵鋁酸鹽水泥這一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水泥,在祖國的新時代建設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揚光大!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