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條萬噸線后,又2條8000t/d生產線將建!重慶市場吸引力在哪?
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5日消息,當天重慶市綦江區舉行2022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集中簽約、集中開工、集中投產”啟動儀式,55個項目主要涉及裝備制造、裝配式建筑、消費品工業、電子信息等領域,總投資437.3億元。
其中,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綠色環保低碳建材生態產業園項目總投資80億元,將建設兩條8000t/d水泥熟料和配套水泥粉磨生產線,年產2×500萬噸精品骨料生產線,年產2×50萬立方米新型高品質混凝土攪拌站,年產2×50萬立方米干混砂漿項目。項目建成投用后將有利于整合全市水泥產能、保障主城區骨料需求、消除煤炭去產能影響,達產后年產值50億元。
如果兩條8000t/d生產線建成投產,紅獅集團在渝熟料產能將直接從零變成496萬噸(年生產時間310天算)。按照中國水泥網公布的2021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數據,496萬噸年產能將有望超過華新水泥位列重慶水泥熟料產能排行榜第5位。
看上重慶市場的不僅僅是紅獅集團
投資80億,建設2條8000t/d生產線的確是大手筆,不過梳理一下近年來水泥企業在重慶的投資動作不難發現,看上重慶市場的不僅僅有紅獅集團。
2020年12月14日,重慶市經信委發布了關于重慶萬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和重慶長壽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搬遷項目情況的公示。
公告披露,重慶萬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兩臺回轉窯(共計199萬噸熟料產能)、重慶長壽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兩臺回轉窯(共計185萬噸熟料產能)將合并搬遷至萬州經開區,建設兩臺回轉窯,設計產能為384萬噸。
隨后,2021年4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海螺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海螺集團將與重慶在總部經濟、綠色建材、節能環保、智能工廠、物流貿易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五年內擬在渝新增投資200億元以上。
2021年5月21日,重慶萬州經開區管委會與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萬州新材料產業園--綠色建材基地項目投資協議。
項目總投資約75億元,建設內容包括:2條年產1000萬噸精品機制砂骨料生產線、2條10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120萬立方米綠色商砼項目、年產30萬立方裝配式建筑項目、2條日產300噸石灰生產線和年產40萬噸重鈣生產線、配套建設2臺18MW低溫余熱發電機組以及年處理20萬噸固(危)廢環保項目。
2021年6月23日,首屆川渝住房城鄉建設博覽會在成都市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正式啟幕。其中,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與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綠色新型材料環保產業項目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據中國水泥網提供的數據,目前西南水泥與海螺水泥在渝水泥熟料產能分別為985.8萬噸和598.3萬噸,排名重慶水泥熟料產能排行榜第一和第三位。兩家企業不約而同加大水泥及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力度,足見對重慶水泥及相關產業市場的重視。
除西南水泥與海螺水泥以外,早在2020年12月,重慶金九建材就已經發布公告,將關停兩條生產線,等量置換建設一條5000t/d生產線。
2021年6月,東方希望重慶水泥有限公司也發布消息,擬在重慶市豐都縣湛普鎮燕子村建設一32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
另外,2021年11月,華潤水泥稱計劃在巫山縣投資30億元建設綠色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包含石灰石綠色新材料、鈣基新材料等,致力實現生態資源的綠色高效開發利用。
市場潛力+運輸便利 重慶水泥市場備受青睞
重慶市場成為各大水泥企業重點拓展的區域市場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較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1、成渝雙城經濟圈穩步推進 水泥長期需求有保障
與國內多數省份一樣,房地產行業態勢下行為當前重慶水泥市場需求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得益于基建的加持,當地水泥長期需求依舊有保障。
資料顯示,去年10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作為實施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并列的四大城市群中,唯一一個地處西部內陸地區的城市群,成渝雙城經濟圈被認為是未來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
當前,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已經步入實質性落實階段,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園區建設將帶來大量的水泥需求。近期,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期發布消息也指出,2022年重慶市級重大建設項目計劃實施850個,總投資約2.5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570億元。
當地行業人士表示,重慶作為西部內陸省份,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很多地方尚未通高鐵,作為西部省份,重慶高鐵、高速等基礎建設橋隧比更高,對水泥需求的拉動作用更為明顯,基建投資力度的加大將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起到對沖作用。
2、政策發力 供給端態勢持續優化
2021年9月16日,?重慶發布公開征求對《重慶市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的意見。
明確要求,嚴禁市外水泥熟料產能轉入,鼓勵企業通過市內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等方式退出單條生產線2500t/d及以下的普通水泥熟料產能,不再新增獨立水泥粉磨生產能力。
隨后,2021年底,重慶市經信委發布《重慶市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置換操作辦法》,指出將對市內涉及煉鐵、煉鋼、電解鋁、鋁錠、水泥熟料及平板玻璃等建設項目進行產能置換。
上述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對于重慶水泥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將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近年來隨著常態化錯峰生產的推進,一方面重慶市場內部企業形成了良好的競合關系,錯峰生產政策執行力度較強;另一方面,重慶與周邊四川、貴州、湖南等地聯動錯峰機制不斷優化,為行業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3、便利運輸條件支撐水泥長距離運輸
除上面因素以外,較為便利的運輸條件也是重慶水泥市場備受重視的重要原因。
重慶地處長江黃金航道中上游,具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同時面向長江中下游,水運便利,利于水泥熟料長距離運輸。業內人士表示,重慶水泥運輸到長三角,水運費用很低,甚至比一些東部省份陸運到沿海市場還要便宜。
得益于此,較長時間以來,重慶都是長三角水泥熟料的重要來源之一。
另外,就在2021年5月初,長江重慶航運工程勘察設計院、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與重慶華新地維水泥有限公司三方在渝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華新水泥將在重慶開工建設碼頭項目,該項目將有利于華新擴大市場影響力。
總體來看,受益于成渝雙城圈建設的拉動,重慶水泥市場需求有望長期保持良好態勢,加上交通運輸區位優勢明顯,行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重慶水泥市場值得期待。
不過,同樣需要看到,隨著紅獅集團的加入,重慶水泥市場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一旦項目建成投產,由西南水泥、東方希望、海螺水泥、冀東水泥、紅獅水泥、華新水泥、臺灣水泥等巨頭企業構成的重慶市場如何在競合中找到市場平衡點將非常重要。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