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年水泥價格:低谷到高光 潮起潮又落
2012年到2021年這十年間,全國水泥價格既經歷了低谷期(2012~2016.3),也迎來了高光期(2016.3~2021.8),最終又在2021年9-12月出現大起大落。
回眸歷史,供給側改革重塑行業新生;疫情三年,需求下行對行業的考驗也愈發嚴苛。
一、十年價格總體走勢:低谷到高光潮起潮又落
按照水泥價格的漲跌趨勢,過去十年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2~2016.3):高位回落后震蕩下行
2012年1-9月中旬,水泥價格總體處于單邊下行走勢,價格高位回落至301元/噸,其后從9月中旬至年末出現一波小幅反彈。
2013年1-7月水泥價格震蕩下行,期間僅有3-5月出現5元/噸不到的上漲幅度,7-12月水泥價格出現了一定幅度上漲。
總的來看,2012-2013年水泥價格基本只在秋冬季節上漲,上漲幅度在20-30元/噸,相對較小。
盡管2013年12月底水泥價格反彈至354.5元/噸,但并未回到2012年年初的高點。
2014年,水泥需求峰值來臨,但熟料產能也進一步增長至17.7億噸(同比增長3.3%)。年內,水泥價格僅旺季小幅上行,多數月份以跌為主,年末跌至303元/噸,較年初下挫15%。
2015年水泥需求較同期大降4.9%,熟料產能擴張至17.9億噸,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尖銳,同時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水泥行業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水泥價格一路走低,年末跌至240.6元/噸,當年水泥價格較年初下跌幅度超20%。
進入2016年一季度,水泥價格延續淡季跌勢,并在3月份創下236元/噸的低價,水泥價格較2012年年初下跌38.5%。
表1:2012~2016.3水泥價格高位回落后整體下降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備注:紅色表示價格上漲,綠色表示價格下跌)
價格變化原因總結:這一階段盡管國內水泥需求整體提升,但產能過剩矛盾問題日益突出,供給壓力增大下水泥價格高位回落后震蕩下行。
第二階段(2016.3~2021.8):冰點回升后進入高價區間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供給側截長補短、壓減過剩產能,水泥行業積極進行去產能,水泥企業主要從供給端入手積極進行供給結構優化,
一方面嚴格限制新增,推進產能減量置換;另一方面,錯峰生產力度的持續加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能發揮,有效緩解了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矛盾。
2016年,供給受到壓縮,同時水泥需求較2015年有所恢復,當年水泥產量24億噸,同比增長2.5%,2016年3月年水泥價格開始底部反彈,并在年末漲至311元/噸,期間漲幅31.7%。
2017年,錯峰生產地區擴大,水泥供給端的收縮更為明顯,水泥價格在8-12月需求旺季迎來較長漲價期,期間水泥價格從8月321.5元/噸上漲至12月455.1元/噸,漲幅達41.6%,當年四季度末水泥價格超過之前最高價,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2018-2020年,水泥需求穩步提高,三年水泥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6.1%、1.6%,同時熟料產能基本在18億噸,產能得到有效控制,疊加錯峰停窯逐步常態化,水泥價格處于高位箱體震蕩期,價格在400-500元/噸之間,淡旺季特征明顯,旺季漲價,淡季跌價,水泥行情走勢趨于正常,盡管2020年疫情爆發,但受益于需求的增加,水泥行情走勢并未受到太大沖擊,水泥價格整體仍保持在較高位置。
進入2021年1-8月后,水泥行業淡旺季特征明顯,但價格依然處在箱體區間運行。
表2:2016.3~2021.8水泥價格整體進入高價區間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備注:紅色表示價格上漲,綠色表示價格下跌)
價格變化原因總結:這一階段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行和錯峰停窯推廣,供給結構持續優化,在相對穩定的需求保障下水泥價格底部回升并進入高價區間。
第三階段(2021.9~2021.12):水泥價格大起大落
2021年9月,受能耗雙控和煤炭成本漲幅過大影響,水泥價格持續拉漲,價格脫離三年的箱體震蕩區間,并在10月中下旬創下649.1元/噸歷史新高,水泥價格較9月初上漲42.3%,其后由于煤價回落和需求走弱,水泥價格年末較10月高點回落13.8%,報收559.6元/噸。
整體來看,2021年年末全國水泥價格較9月初上漲22.7%。
表3:2021年9-12月水泥價格大起大落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備注:紅色表示價格上漲,綠色表示價格下跌)
價格變化因素總結:這一階段水泥行業受能耗雙控政策和煤價大幅波動影響較大,水泥價格出現大漲大落。
二、十年水泥價格表現特征分析
特征一:產能過剩成主要矛盾(2012~2016.3)
2012-2014年水泥產量逐年增加,兩年平均增長率6.5%,下游需求保持旺盛。
2012年全國熟料產能16.2億噸,2014年增至17.7億噸,兩年平均增長率4.7%,行業產能持續擴張,產能過剩矛盾問題逐漸積累,這一矛盾在2015年需求下滑情況下集中爆發,該階段水泥價格高位回落后整體震蕩下行。
2015年水泥產量較2012年增加7.5%,但同時期熟料產能增加10.7%,該階段產能過剩矛盾下水泥價格整體下行。
特征二:需求穩定成主要力量(2016.3~2021.8)
這一時期由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行和錯峰停窯的推廣,供給端出現收縮,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穩定的水泥需求成為決定行情走勢的主要力量。
2016-2020年屬于房地產“黃金五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每年基本維持在7%以上,同時基建投資保持正向增長,需求的旺盛驅動水泥價格進入高價區間。
特征三:供給擾動成主要因素(2021.9~2021.12)
原燃料煤炭成本在水泥生產成本中占比較大,在50%上下,煤炭價格的變化對水泥價格漲跌具有重要影響。
2020年之前,動力煤價格基本低于800元/噸,對水泥價格影響相對不大。
2021年動力煤價格出現大漲大跌,特別是9月初月到10月中旬,價格從1130元/噸上漲至2570元/噸,同時能耗雙控影響下多地水泥企業限產停產,水泥價格由9月初456.2元/噸上漲至10月中下旬649.1元/噸,漲幅高達42.3%。
其后煤價在政策引導下回歸理性,年末降至800元/噸左右,期間成本大幅下降疊加需求走弱,水泥價格下跌至559.6元/噸,較10月高點下跌13.8%。
總的來說,2021年水泥價格受煤價成本和能耗雙控等供給擾動因素影響較大。
總結: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國內水泥市場景氣度基本經歷了下降、上升和高位的過程。
在2012-2016年3月,雖然水泥需求整體處在上升期,但在整體產能過剩背景下水泥價格持續下探,水泥價格經受了低谷期;
2016年3月至2021年8月,市場需求進入高位平臺期,水泥企業在有效控制產能投放的同時并加大錯峰生產力度,供給收縮明顯,水泥價格穩步走高并進入高價區間,價格迎來了高光期。
2021年9-12月,動力煤價格出現較大波動,疊加能耗雙控,供給擾動因素影響明顯,水泥價格走進了大起大落期。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