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多聯產是中國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
在10月中旬召開的第17屆國際醇燃料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指出,除了加快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之外,中國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實現煤炭的現代化利用,即從直接燃燒發展到多聯產。他認為,多聯產對于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多聯產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倪維斗院士認為,解決中國的燃料問題最終還是要靠煤基替代燃料。他指出,生物柴油和玉米等纖維素合成的乙醇只能解決——小部分液體燃料的短缺問題;而實現從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氫經濟”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液體燃料短缺的大規模緩解只能通過煤基替代燃料來實現。
倪維斗分析說,如果不進行煤氣化多聯產,在目前的基準技術情景下,到2050年為滿足一次能源的消費,必須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而如果在先進技術情景下,進行煤氣化多聯產,不需要多增加成本就能提供同樣甚至更多的一次能源。同時,可降低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其進口量將被限制在石油和天然氣消耗總量的30%左右。
多聯產是二氧化碳減排方向
倪維斗指出,預計到2050年,煤炭消費將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0%-60%。屆時,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碳將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70%-75%。同時,煤炭將主要用于發電,電煤所占的比重會從現在的45%-50%增加到80%,這也就意味著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解決二氧化碳導致的氣候變暖是當前最為重要、最為緊迫的大事。
倪維斗表示,按照目前的技術,要從燃煤電廠的尾氣中捕捉二氧化碳,不僅投資巨大,而且耗能巨大。而如果實現煤氣化多聯產,二氧化碳的壓力會達到幾十個大氣壓,濃度也會高出好幾倍,脫碳就比較容易,而燃煤電廠的發電效率僅降低5-6個百分點,甚至還可以更低??梢?,從多聯產中捕捉二氧化碳是我國二氧化碳減排的切人點,也是戰略方向。政府推動多聯產技術研發
倪維斗指出,多聯產作為發展潔凈煤技術的戰略方向,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科技部也將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示范工程列為國家“863”重點項目。對此,國家計劃投入的預算資金為3,5億元,企業投資將達到300億元。
目前,我國已經確立了多聯產方面的9個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此外,還初步計劃建立7種類型的多聯產示范工程,例如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連同小規?;どa,或者甲醇生產連同小規模發電。至于各地采取哪種多聯產類型,最終將由市場需求來決定。倪維斗表示,“很明顯,多聯產工程已搭上國家經濟發展的快車,并在5年內會取得顯著進展?!?/FONT>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