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督察就從正確佩戴安全帽做起,如何!
2018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自2018年4月8日起施行。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就《規定》有關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少數”,他們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強不強、責任清不清、落實嚴不嚴、問責到不到位,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的安全生產形勢是否穩定。
《規定》在分管安全生產政府領導干部的六條安全生產職責中第三條明確,組織實施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巡查、考核等工作;第四條明確,指導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聯合執法行動,組織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現在,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到企業開展安全生產督查也已常態化、制度化。
作為企業也希望地方領導干部,特別是主管安全生產的領導干部能多到企業檢查安全生產工作。自己檢查自己,容易失真、忽略。由外來人檢查較為客觀,更易發現隱患,找出所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意見。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上一新臺階。
領導干部到企業檢查時,首先要將自己真正溶入企業,從踏入企業一刻起要將自己作為企業從業人員;而企業領導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也要將其按從業人員對待。
《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第五十七條規定,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落實崗位安全責任,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企業領導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理所當然要監督、教育到企業檢查的地方領導干部按照對從業人員要求,佩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到企業檢查的地方領導干部則要自覺遵守企業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日前,某水泥企業發布了一則當地安全生產主管部門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督察組到該企業水泥灰巖礦山開展安全生產綜合督查的報道。
本是一篇普通新聞,但筆者卻發現了些許不和諧之處,不吐不快。現場圖片顯示,多位人員(包括督察組全體和部分企業人員)安全帽佩戴不規范,下頜帶“消失”了!不規范的佩戴、使用安全帽與報道中“注重安全生產”的文風形成了較大反差。
每一個進入礦山現場人員,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佩戴安全帽。安全帽是礦山從業人員以及進入礦山所有人員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須規范正確佩戴安全帽,有了正確佩戴,才談得上正確使用,讓安全帽發揮其應有的安全作用。
如何正確佩戴安全帽?除了“使用前進行外觀檢查”、“選用與自己頭型合適的安全帽”、“任何情況下安全帽不能用作坐墊”等注意事項外,“戴正安全帽,扣好下頜帶”也是正確佩戴安全帽的關鍵步驟之一。
若是安全帽下頜帶沒有扣好,極易造成安全帽晃動、掉落,無法起到實質性的保護效用,甚至會因此造成人員安全事故。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往往因其“小”,容易被人忽視,因其“細”,也常常使人感到不屑,但就是這些細節,往往是關系成敗的關鍵。而上述報道中,現場人員“消失”的不僅是安全帽的下頜帶,也是安全生產要從細節抓起的警惕心和責任心。若“簡單”的安全帽都不能嚴格規范佩戴、使用,又從何談起安全生產呢?在安全生產上,防患于未然是不二法則,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作為安全生產工作重點管控范圍的水泥企業,更應牢固樹立安全責任大于天、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樹立安全責任無小事和細節決定成敗的意識,將安全生產要求貫穿到各項工作全過程,給每個環節拴好“安全繩”,為每一位到礦山人員戴好“安全帽”,更不能因為是來安全檢查的領導,而“不好意思”監督其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