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盈利上揚 背后隱患堪憂
十一假期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水泥行業前8月盈利數據:(1)前8月水泥行業毛利率為16.0%,高于上年同期的(14.6%);其中6~8月毛利率為17.0%,高于3~5月的(15.6%),亦高于上年同期的(14.7%)。(2)前8月水泥行業利潤率為6.3%,高于上年同期的(5.0%);其中6~8月為7.6%,高于3~5月的(6.2%)。數據顯示水泥制造業盈利在6~8月大幅提升,這一結果遠超出市場和我們的預期,與大家理解的煤炭價格飆升背景下毛利率下降的常識相背離,也與水泥上市公司整體毛利率同比下滑相背離。
自去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引發我國煤炭、電力價格上漲以來,我國用工成本隨之上升,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及我國貨幣緊縮政策和出口退稅政策微調,我國的一些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著“六月飛雪”,一些難以“御寒”的行業更是走向重新洗牌的邊緣。水泥企業能夠在“嚴寒”中獨擅勝場并出現盈利跡象,著實令人興奮不已。但如果水泥企業要是被這種盈利的跡象所蒙蔽,而不正視盈利背后的隱患,水泥業的“嚴冬”估計即將來臨。
眾所周知,水泥業的主要銷售市場是房地產業,其次才是城市、農村基礎建設市場。在目前我國房地產業不景氣的背景下,樓市投資者、房屋開發商都在持幣觀望。鋼材企業在進口鐵礦石高漲的背景下,還需要用限產、降價來抵御“嚴寒”,而在城市、農村基礎建設用水泥量有限的現實面前,水泥業的前景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再者,水泥業在此輪的“嚴寒”中雖然沒有像鋼材企業那樣用限產降價來扛著,但在我國對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強度的近兩年來,我國淘汰了很多高能耗低產能的中小型水泥企業,眾多高能耗低產能的水泥企業的淘汰、整改,無形中讓大型水泥企業減少了競爭對手。在水泥產量減少的情況下,水泥價格上漲已成必然,所以水泥業也就有了盈利的空間。換一句話說,我國水泥業前8個月能夠盈利其實是政府部門大力淘汰中小水泥企業的功勞。因此,筆者懷疑我國水泥行業前8月盈利數據根本就是一個假象。
尤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的一些大型水泥企業及所在的地方政府不僅沒有看清水泥業盈利的假象,還在鼓勵大型水泥企業擴大再生產。在水泥需求量逐年減少的事實面前,如果地方政府一邊在淘汰高能耗低產能的中小水泥企業,而一邊又不阻止甚至是鼓勵大型水泥企業擴大再生產,水泥產量過剩只是一個遲早的問題,水泥企業的春天也即將過去。而一旦水泥業也陷入“寒流”之中,我們將又用什么辦法來幫其“御寒”呢?因此,筆者希望我國的水泥業及地方政府不要被水泥業短期的盈利現象所蒙蔽,而是要正視盈利背后的隱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yl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