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確定
該《指南》確定了當前應優先發展的10個產業的141個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其中建材產業優先發展的領域確定如下:
電子專用材料 大功率壓電陶瓷和熱釋電陶瓷材料等功能陶瓷材料。
新型顯示器件 加快對有機電致發光技術(OLED)等顯示新技術的產業化開發,并實現規模化生產,加強相關產業配套能力,提高新型顯示器件原材料的本地化率。
新型材料 稀土材料及其應用,硫化物涂料及顏料的規模生產,加快稀土在玻璃、特種陶瓷等方面的應用;工程塑料生產技術及裝備和通用塑料高性能化,近期產業化的重點是:對PP、PE、ABS、PS、PVC等通用塑料進行改性,建設萬噸級專用材料生產線及超高分子量PE管材等產品加工生產線;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制品,轎車及中高檔輕型車動力傳動、減振系統用密封材料及制品規模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納米材料和特種粉末及其制品,以納米粉體材料、納米膜材料、納米催化材料和納米晶金屬材料為重點實現低成本、環境友好以及質量穩定的規模化生產,加快納米材料規模化應用于信息、通信、醫療和環保等新興產業以及能源、交通、化工、建材、紡織和輕工等基礎產業,改進性能,提高效率,促進技術進步,加快發展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高溫合金粉末以及高純超細陶瓷粉體材料。
先進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高效率低成本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太陽能熱利用技術。
先進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 城市污水處理利用成套設備,發展適合國情、低投資、低成本和低能耗的污水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包括中水回用成套設備、生物及活性污泥處理技術及相關設備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煙氣脫硫、除塵工藝及成套設備,“十五”期間全國二氧化硫排放要削減10%,由于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難以滿足我國近2億千瓦火電廠脫硫及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行業的約50萬臺工業鍋爐、18萬臺工業窯爐及112套催化裂化裝置等排放的二氧化硫污染治理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在用的除塵設備對5μ以下粉塵不起作用,危害人類健康,近期產業化的重點是:石灰——石膏法、噴霧干燥法、爐內噴鈣法、半干半濕法、非定態法脫硫、廢渣微肥工藝及設備、氨法脫硫工藝、電子束輻照技術、脈沖等離子技術、中型工業鍋爐脫硫成套設備,對5μ以下微塵起作用的大型反吹風和脈沖清塵袋式除塵器、半密閉電石爐煙氣余熱利用及除塵裝置,逐步實現成套化、大型化的目標;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近期產業化的重點是:運行可靠、經濟性較好的處理技術和成套設備,特別是大型垃圾焚燒及發電、余熱利用成套設備;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尾礦、冶煉渣、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大量堆存,不但對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危害和嚴重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的綜合利用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近期產業化的重點是:選擇廢棄物復合材料、尾礦微晶玻璃、新型輕質建材及有用礦物與金屬提取等產品與技術,建立一批有代表性、技術起點高、綜合效益顯著并能達到一定規模的產業化示范工程,逐步形成適用、先進的資源化成套設備及工藝,同時對工業固體廢棄物整體利用建立完整的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按資源化、最小量化和無害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礦山尾礦整體利用管理系統。
現代交通 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施工成套設備及新材料,隨著高等級公路、鐵路、大型橋梁、機場和碼頭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大型施工成套設備、工程用車和新材料已成為重要的產業生長點。近期產業化的重點是:大型交通設施施工設備,公路養護大型成套設備,大型橋梁施工設備,高性能工程用車,建筑復合材料、改性材料等。
其他 新型墻體材料 我國目前使用墻體材料的80%仍為墻體磚,年產量約6000億塊標準磚,破壞大量耕地,耗能6000萬噸標準煤,新型墻體材料具有減輕墻體自重、節約原料和土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筑造價和改善隔熱保溫性能等優點。近期產業化的重點是:非黏土類磚、砌塊和板材,各種水泥類輕質板、紙面石膏板、彩色鋼夾心等板材和輕鋼龍骨等輕質的骨架材料,多功能(輕質、高強、保溫、隔熱、防火及無毒)復合墻體材料及制品等。
新型防水建筑材料 近期產業化的重點是:在瀝青基卷材基礎上發展的新型柔性防水材料、三元乙丙(EPDM)橡膠和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防水材料,橡膠改性瀝青、聚氨脂等防水涂料,彈性硅酮、聚硫和聚氨酯等密封材料、剛性防水材料等。
建筑節能系列產品 近期產業化的重點是:高效保溫墻體材料及制品,墻體絕熱反射膜材料,新型節能門窗及配套五金件,中空玻璃和保溫隔熱玻璃,節能節水型衛生潔具,節能型家用燃氣設備等。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