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網:十年力挽狂瀾,寫下華潤水泥奇跡——商界巾幗周俊卿
水泥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承載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奠定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過去的幾十年,國內水泥工業發展經歷了從立窯工藝到新型干法工藝的轉變,我國水泥工業也逐步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從落后到引領的轉變,水泥也成為我國基礎工業領域最具世界競爭力的行業。
古語有云,時勢造英雄,在水泥行業高速發展的浪潮下,業內涌現出了一批杰出的開拓者;當然,英雄亦造時勢,順應時代發展而生的水泥人也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對行業、企業發展的無比熱愛,改變了我國水泥行業發展進程,加速了水泥行業的轉型發展。
近期,中國水泥網將以第三方視角,回顧那些為我國水泥行業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行業風云人物,今天帶來的是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周俊卿。
華潤水泥作為央企華潤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如今已是華南地區頗具規模及競爭力的水泥、熟料和混凝土生產商,業務覆蓋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云南、貴州、山西、內蒙古及香港等多個地區。截至2020年底,通過控股及參股企業,熟料、水泥及混凝土年產能分別達到7390萬噸、1.06億噸及4010萬立方米。
回溯華潤集團在水泥行業的成長發展歷史,不得不提一個人。
從投入六億元,投產不滿一年就虧損上億的東莞水泥廠起步,她臨危受命,十年力挽狂瀾,十年勵精圖治,將華潤水泥從靠進口熟料生產的水泥廠發展成為2010年熟料產能達3710.7萬噸的國內水泥巨頭。
她就是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周俊卿。
周俊卿出生于1953年10月,197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99年接手東莞水泥廠;2003年6月,擔任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6年9月,擔任總經理;2008年2月-2011年10月,獲委任為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入選福布斯“2017中國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
1986年,香港地產業高速發展、混凝土需求快速增長,華潤選擇進入香港地產業務,并與港商合資在香港投資了第一個攪拌站-中港混凝土。1990年,香港建筑沙石供應緊張,影響混凝土業務發展,華潤與港商合作在珠海成立了洪灣石場。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內地經濟高速發展,神州大地夯聲四起。為保證中港混凝土的水泥供應,華潤集團決定在廣東東莞籌建百萬噸粉磨站,即東莞華潤水泥廠有限公司(簡稱東莞水泥廠),正式拉開了華潤進軍水泥產業的序幕。
臨危受命 扭虧為盈
1998年5月,東莞水泥廠建成投產。由于對行業的認識不全面、投資成本高、管理矛盾頻發,東莞水泥廠的籌建困難重重。而后,水泥廠在投產當年企業又迎來重大打擊——亞洲金融風暴危機,內地水泥需求低迷。這對企業來說打擊巨大。資料顯示,東莞水泥廠投產當年銷量僅僅20萬噸,投產不滿一年就虧損上億。
迫不得已之下,1999年底,華潤直接參與經營管理,并作好了如果還不能扭轉局面,繼續虧損就退出這個行業的打算。經過與各股東協商,華潤得到了管理權,派出了以周俊卿為首的“救火隊”。
周俊卿曾表示,1999年,她被集團從香港派到東莞來接手這家企業,當時覺得真是很艱難,但其篤信一點:事是人干出來的。到東莞后,扭虧為盈是周俊卿最大任務。她通過重新開拓市場和建立客戶網絡,終于在接手的第二年實現盈。
換了人,換了打法,也換了氣質。憑著這股子永不服輸的狠勁,這股子堅持到底的激情,一度低迷的東莞水泥廠又活了過來。2000年、2001年,產量分別達到90萬噸、110萬噸,2001年盈利1500萬元,股東回報率達9.12%。東莞水泥廠一改原來模樣,成為東莞高標號水泥市場第一品牌、深圳三大水泥品牌之一。
走出東莞 布局兩點一線
自東莞水泥廠扭虧為盈后,周俊卿看到了做大水泥業的可能性,但當時熟料要依靠日本進口,水泥生產環節成了東莞水泥廠的軟肋。于是,周俊卿把目光投向了廣西,廣西有著優質的石灰石資源和低廉的電力資源,并且與廣東有西江水道連接,以廣西為擴張點做大水泥業務當屬最佳策略。周俊卿向華潤集團反復爭取項目,項目獲批后,華潤機械五礦于2001年底收購了當時廣西第二大水泥廠——紅水河水泥廠,收購后實現了扭虧為盈,2002年贏利1200萬元,2003年贏利3300萬。
2003年,是一個里程碑意義的日子。3月13日,根據“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化”的總體戰略,華潤集團決定整合旗下分屬于機械五礦、華潤創業等不同利潤中心的水泥、混凝土及預制件業務,成立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7月29日,華潤水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介紹上市。
在此之后,華潤水泥先后在廣西的貴港、南寧兩地成立公司,大刀闊斧地推進發展。此時,華潤水泥所特有的“兩點一線”戰略漸漸顯現,以廣東作為目標市場,以廣西作為生產基地,通過西江連接兩地,資源優勢互補,擴大了華潤水泥在兩廣地區的市場占有率。
重生歸來 逆襲行業王者
2003年至2004年,華潤水泥承受了巨大的資金壓力。2005年,在國家調控、基建陷入下行通道與香港股市持續低迷的雙重“夾擊”下,加之股權結構問題,華潤水泥股價低于公司凈資產,難以融資。華潤水泥又一次站在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最終,集團決定讓華潤水泥退市。2006年7月26日,華潤水泥(市值9.6億港元)正式撤銷在香港交易所的上市。
好不容易帶著華潤水泥起死回生,一轉眼卻又陷入低谷。此時的周俊卿心里五味雜陳。正當周俊卿處在剪不斷理還亂的心情當中,華潤集團仍然決定將水泥列為重點發展的板塊,這意味著集團將對水泥業務追加投入。這一次,更加堅定了她做強華潤水泥的決心。
經過重新梳理,總結失敗經驗,華潤水泥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的“3+2”發展戰略,即資源掌控、資源轉化、資源分銷的生意模式和系統成本最低、區域市場領先的運營模式,終于在市場復蘇時搶得先機,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水泥及商品混凝土生產商。
2009年10月6日,蟄伏了三年的華潤水泥強勢回歸資本市場,集資67億港元。看到華潤水泥成功重返資本市場,周俊卿多年的郁結也終于解開,但是她并不滿足于此,2009年年底華潤入主國投海南,隨后又成功收購廣東春灣水泥。2010年更是四處出擊,不僅收購了龍巖三德和泉州三德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及粉磨站、臺灣環球水泥在內地的全部水泥和商混業務(廣東惠州和浙江寧波);同時揮軍北上收購山西福龍水泥之后,又簽約山西多個項目。華潤水泥的聲勢空前高漲,在向跨區域發展戰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從扭虧為盈到上市,再從上市到退市然后又重新融資上市,這十年,周俊卿把自己心血全部灌注給了華潤水泥,在她的帶領下,華潤水泥迅猛崛起,也成就了中國水泥行業的一個奇跡。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