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三部門:鼓勵鋼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十四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壓力大、產業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問題。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等文件,更好地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了主要目標,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1.5%,氫冶金、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無頭軋制等先進工藝技術取得突破進展。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廠。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工藝結構明顯優化,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布局結構更趨合理,鋼鐵市場供需基本達到動態平衡。
綠色低碳深入推進。構建產業間耦合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
資源保障大幅改善。資源多元化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國內鐵礦山產能、規模、集約化水平大幅提升,廢鋼回收加工體系基本健全,利用水平顯著提高,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以上。
供給質量持續提升。高端鋼鐵產品供給能力大幅增強,品種和質量提檔升級,每年突破5種左右關鍵鋼鐵材料,形成一批擁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在主要任務方面,《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開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行動計劃,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商用密碼、數字孿生等技術在鋼鐵行業的應用,在鐵礦開采、鋼鐵生產領域突破一批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遴選一批推廣應用場景,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開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廣,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鋼鐵行業大數據中心,提升數據資源管理和服務能力。依托龍頭企業推進多基地協同制造,在工業互聯網框架下實現全產業鏈優化。鼓勵企業大力推進智慧物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生產和營銷各環節的應用,不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構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積極開展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標準研究。
同時,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鼓勵鋼鐵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小散亂”局面,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有序引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獨立熱軋和獨立焦化企業參與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對完成實質性兼并重組的企業進行冶煉項目建設時給予產能置換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積極向實施兼并重組、布局調整、轉型升級的鋼鐵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妥善做好鋼鐵企業兼并重組中的職工安置。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