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水泥制品市場亟待整治
重復建設,只為肥水不流外人田,無可奈何,優質產品卻遭遇冷落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使位于大西北千里河西走廊的水泥制品市場需求日漸增長,眾多廠家紛紛搶抓機遇,謀求發展空間。但是,行業壟斷、地方保護、假冒偽劣、低價傾銷、低水平重復建設等惡性競爭如一股逆流,使河西走廊水泥制品市場出現混亂,令人擔憂。
隨著國家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啟動和電信部門“村村通”工程的實施,近年來,甘肅省政府先后投入48億元資金,用于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計劃在3年內使全省戶、鄉、村通電率達到100%、通電率達95%。一時間,混凝土電桿市場炙手可熱。大大小小的電桿廠家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城鄉。由于電力部門承擔著線路架設的專項施工任務,于是,他們借助行業壟斷優勢,創辦了自己的電桿廠,優先高價供應用戶;電信部門也是電桿需求大戶,為使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們不甘落后,也紛紛籌建電桿廠;一些地方政府實行區域保護政策,使外地產品很難進入本地市場進行公平競爭。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的民勤縣是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重點縣,電桿需求量大,前兩年也籌建了一個小型電桿廠,終因質量不過關等原因關門停產,既造成生產能力過剩,又浪費了大量資金。與此相反,具有近40年專業生產電桿歷史的銀武建材集團公司水泥制品廠,雖然其生產的電桿在甘肅省歷次行檢行評中均獲第一,還被評為甘肅省優質產品,但在地方保護、行業壟斷的夾縫中,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劣質產品是沖擊河西走廊水泥制品市場的又一“黑客”,農田水利、公路涵管、城市下水等工程建設,使混凝土排水管市場需求有增無減。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可是,面對市場上形形色色的劣質產品和低價傾銷行為,作為河西走廊水泥制品生產龍頭企業的銀武建材集團處境尷尬,該公司采用離心法和懸輥法生產的直徑150毫米~2800毫米之間的排水管,多年來曾一直暢銷河西走廊各地,并取得由甘肅省質量管理處頒發的采用國際、國內標準生產的“雙采”合格證,其產品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抗滲性能等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但卻競爭不過周圍眾多的小生產廠家。以200毫米排水管生產為例,該公司采用的水泥為永登水泥廠525號水泥,砂、石料均經過篩、清洗,鋼筋籠子縱筋為8根直徑4毫米的冷拔絲,環徑為直徑26毫米的冷拔絲,共46環滾焊而成,而距該公司不遠的另一家建材廠生產的同規格產品,水泥為425號水泥,砂、石不經過水洗,鋼筋籠子縱筋只有4根,環徑更少,為12環,管子內壁布滿碎石,呈蜂窩麻面狀,但由于其價格低廉,不用推銷員產品就銷售一空。埋在地下,連根樹都能長到管子里去,由于是屏蔽工程,施工單位往往選取質次價廉的偽劣產品,用土一埋,交工完事,不考慮使用過程中的滲漏和堵塞。張掖、酒泉等地一些土法排水管生產廠家更是星羅棋布,嚴重擾亂了河西走廊水泥制品市場。
河西走廊水泥制品市場在急切地呼喚:取消行業保護,淘汰劣質建材,制止重復建設,加強行業自律,實現公平競爭。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