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網:譜寫水泥行業時代改革新篇章——姜德義
水泥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承載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奠定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過去的幾十年,國內水泥工業發展經歷了從立窯工藝到新型干法工藝的轉變,我國水泥工業也逐步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從落后到引領的轉變,水泥也成為我國基礎工業領域最具世界競爭力的行業。
古語有云,時勢造英雄,在水泥行業高速發展的浪潮下,業內涌現出了一批杰出的開拓者;當然,英雄亦造時勢,順應時代發展而生的水泥人也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對行業、企業發展的無比熱愛,改變了我國水泥行業發展進程,加速了水泥行業的轉型發展。
近期,中國水泥網將以第三方視角,回顧那些為我國水泥行業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行業風云人物,今天帶來的是金隅集團原董事長姜德義。
“讓政府放心、社會認可、職工滿意。”2016年,看著重組后的金隅冀東,面對企業全新的未來,姜德義堅守信念,勇擔對國家、社會、員工的重任,即使滿頭華發,亦不忘職責與初心。姜德義曾說:“企業領導班子及成員是引領發展的‘火車頭’,必須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完善提升自我,真正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十二五”期間,水泥行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2015年更是遭遇了水泥行業十年一遇的低谷期,姜德義臨危受命,于2015年7月1日接任金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并帶領金隅集團與冀東集團完成重組,實施大刀闊斧的體制機制改革,率先實現金隅集團整體上市,打造出首都國企改革新樣本。
姜德義出生于1964年,籍貫遼寧新賓,1986年,正式參加工作,2009年6月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獲得博士學位。2015年7月1日至2020年就任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現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接任金隅集團初期,正值水泥行業低谷,產能過剩、供需矛盾加重、市場惡性競爭加劇。2015年,華北地區水泥出現歷史罕見的全行業虧損,額度達到42.1億元,創歷史新低。2016年伊始國家強調“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
面對如此動蕩的市場和改革壓力,如何改?怎樣帶領金隅集團度過這一難關都是姜德義頭疼的大難題。為此,上任第二年,姜德義毅然決然地開啟了金隅股份與冀東集團的重組進程,并于2016年5月31日,金隅股份發布公告:持股55%成冀東集團控股股東,完成重組。
作為第一家實施重組的首都國企,金隅集團的未來充滿了未知,業內人士也都在觀望,這樣的重組是否真的有效?當時都處于虧損狀態的兩家企業,通過重組真能“起死回生”?
在當時,冀東集團出現了虧損嚴重、資產負債率高、資金鏈接近斷裂的情況,一度存在較大的經營和債務違約風險;金隅股份水泥業務資產雖然整體技術水平較高,特別是環保技術、固廢處理技術、余熱發電水平行業領先,但2015年依然出現了虧損的情況。
看著手上不盡理想的企業,姜德義堅信企業領導班子及成員是引領發展的“火車頭”,必須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完善提升自我,真正做到“忠誠、干凈、擔當”。為此,他全身心投入到企業改革與建設中,短短幾年便已滿頭華發。雖然姜德義的頭發愈發花白,但金隅冀東卻在他的手中煥發新生。
金隅冀東重組后的第一年,冀東水泥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03.08%。金隅冀東在京津冀區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近60%,大幅提高了核心市場的產業集中度和話語權。
金隅冀東重組后的第四年,冀東經營業績實現三年“三級跳”,非但沒裁員、反而大幅度提高薪資待遇,確保了企業穩定,增強了發展信心,激發了發展活力,凝聚了發展合力,夯實了發展基礎,真正做到了“讓政府放心、社會認可、職工滿意”。
在中國水泥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水泥企業全球排行榜TOP20》中,金隅冀東以10205.2萬噸/年產能位居第三。
自此,金隅冀東實現了姜德義當年的豪言壯語“成為中國第三、世界第五大的水泥企業和全國最大的綜合型建材企業之一。”
這起北方兩大建材集團的股權加資產重組,也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水泥行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實施的最大規模的并購重組案例,譜寫了中國水泥行業時代改革新篇章,成功控股天津建材集團,成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實踐。
十年艱辛無人知,一腔壯志為金隅。姜德義為金隅集團付出了無數的汗水與精力,并將冀東水泥從生死線上救回、重振了“百字號”企業雄風。雖然姜德義現已不在金隅集團任職,但金隅冀東將越做越好,其傳奇故事也將一直在業內流傳。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