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網:主角到導演 一輩子的華潤人——周龍山
水泥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承載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奠定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過去的幾十年,國內水泥工業發展經歷了從立窯工藝到新型干法工藝的轉變,我國水泥工業也逐步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從落后到引領的轉變,水泥也成為我國基礎工業領域最具世界競爭力的行業。
古語有云,時勢造英雄,在水泥行業高速發展的浪潮下,業內涌現出了一批杰出的開拓者;當然,英雄亦造時勢,順應時代發展而生的水泥人也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對行業、企業發展的無比熱愛,改變了我國水泥行業發展進程,加速了水泥行業的轉型發展。
近期,中國水泥網將以第三方視角,回顧那些為我國水泥行業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行業風云人物,今天帶來的是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周龍山。
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周龍山
周龍山,1984年加入華潤集團,在2003年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到2020年12月,先后擔任華潤水泥副總經理、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華潤水泥董事局主席。他一路陪伴著華潤水泥在市場大潮和行業競爭的洗禮下沉浮起落、幾度波折,從掙扎求存到星火燎原,突破資金、資源、發展等一個個瓶頸,實現了領軍國內行業的夢想。在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潤雖算不上是先行者,但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后起之秀。
華潤水泥成立之前
1986年,香港地產業高速發展、混凝土需求快速增長,華潤選擇進入香港地產業務,并與港商合資在香港投資了第一個攪拌站-中港混凝土。1990年,香港建筑沙石供應緊張,影響混凝土業務發展,華潤與港商合作在珠海成立了洪灣石場。1998年5月,東莞華潤水泥廠建成投產120萬噸的水泥粉磨線,正式拉開了進軍水泥產業的序幕。
2000年開始,全國水泥工業進入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時期。彼時,華潤因熟料長期依賴于進口,原材料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證,亟待解決。天時、地利之際,華潤將眼光投入石灰石資源豐富又靠近珠三角大市場的廣西,收購廣西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成立了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華潤占股70%。收購紅水河,使得華潤擺脫了熟料的掣肘。這都為華潤水泥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兩點一線”戰略初步浮出水面
時間來到2003年,這一年,華潤水泥控股公司橫空出世、周龍山擔任華潤水泥副總經理,對華潤水泥而言,這一年可謂是質的飛躍。
2003年3月13日,根據“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化”的總體戰略,華潤集團決定整合旗下分屬于機械五礦、華潤創業等不同利潤中心的水泥、混凝土及預制件業務,成立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同年,華潤水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借助二級市場資本的力量,公司以5000 t/d線為主力裝備與魚峰合作在貴港、平南沿西江建設5000 t/d線,正式進入廣西市場。
華潤水泥周龍山表示,華潤水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東莞廠出發到廣西,從“兩點一線”到“沿江沿海”,到“面向全國”,再到今天定位于南方市場,一直都有一個清晰的戰略。而在2003年,華潤水泥將彼時的戰略定位“兩點一線”,即通過運輸費用較低的西江水路運輸線將水泥熟料從資源豐富的廣西產地運送到目標市場珠三角地區。
廣西石灰石和水電資源豐富,緊靠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省,西江水運和出海通道直達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交通運輸條件便利,具備得天獨厚的水泥工業發展條件。華潤水泥在充分考察國際、國內大型水泥集團之后,確定了以資源、市場和物流為關鍵環節的“兩點一線”發展戰略(“兩點”即位于廣西的資源分布點和位于廣東珠三角的目標市場集中點,“一線”則指連接兩點的西江物流通道),以及“水泥、混凝土、預制件延伸發展”的業務組合戰略,以建立華南水泥行業領導地位為目標的戰略落地模式。
平南水泥、貴港水泥的建設和投產,意味著華潤水泥拿到了沿西江流域最好的位置,占據了儲量大、品位高、位置好、易開采的優質石灰石資源,建設水泥基地,真正體現了華潤水泥“兩點一線”的戰略。
折戟重生“3+2”布局問世
華潤水泥控股成立后,華潤提出未來三年(2004——2006)內要將水泥產能擴大到1000萬噸。然而,進入2005年,在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指導下,水泥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煤電成本價格大幅上漲使得水泥生產成本上升,而需求面上,產量增速大幅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下降使得水泥價格缺乏上漲動力,盈利空間大幅萎縮,全行業虧損面急劇增加,華潤水泥在此次行業結構調整中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2006年,華潤因此面臨著進退抉擇。2006年7月,華潤經深思熟慮決定將華潤水泥控股公司私有化,此以退為進之舉為華潤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起到了關鍵作用。
退市后,華潤水泥一方面鞏固“兩點一線”戰略的成果,大力推進原有項目的建設與投產;一方面總結發展經驗,并深入分析區域市場發展趨勢,認為兩廣及福建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資源掌控、資源轉化、資源分銷”和“系統成本最低、區域市場領先”的“3+2”戰略就此問世。憑借此戰略,華潤水泥形成縱向一體化的生意模式,終成行業翹楚。
天道酬勤,2009年10月6日,華潤水泥強勢回歸資本市場。周龍山說:“華潤水泥再次上市,我們集資額是當時華潤集團歷史上最高的,過去成功的歷史和未來的發展前景,得到了資本市場高度的認同和肯定。”這樣的成績讓華潤水泥人很是興奮、驕傲和自豪,他們打贏了這場翻身仗,也奠定了華潤水泥今天的行業地位。
華潤水泥,三年蟄伏,一鳴驚人,終于打贏了這場翻身仗,三年后成了行業內的明星企業。因此,在周龍山看來,華潤水泥的“發展”史要從2006年算起,這三年,真正摘掉了“不良資產”的帽子。
主角到導演
2002年,周龍山被派到了中港混凝土。據他回憶,當時的他不知道什么是水泥、混凝土,完全就是一位行業小白。不過,憑著“不懂就去看書去學,就必須去請教”的態度和不斷自我挑戰的精神,周龍山很快對行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尤其是在2003年到2008年在華潤水泥任職期間,經歷了華潤水泥退市與重新上市之間的折戟重生,讓周龍山不僅掌握了行業的發展態勢和資本運作,還為其接下來的對華潤的布局有了更明晰的規劃。
2008年,隨著華潤水泥從行業“門外漢”變成行業“黑馬”,周龍山也從華潤水泥的一名主角,變成了導演。作為華潤水泥總經理,此時的周龍山深知,在行業中突圍只是起點,在行業中做到數一數二才是華潤的追求,這是華潤多個行業都在奮斗的目標。
2011年,華潤水泥開始走出華南,向西南西北伸出觸角,先后進入山西、云南、貴州三省。此后,在周龍山的帶領下,2013年華潤水泥還與福能集團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多年來,華潤水泥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在綜合利用工業廢渣、協同處置城市生活污泥能源、實施礦山復綠、積極配合碳排放權交易、智能制造等方面都成績斐然。
2020年12月,周龍山辭任華潤水泥董事局主席。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潤經營97條水泥粉磨線及46條熟料生產線,水泥及熟料的年產能分別達到8530萬噸及6270萬噸。
“華潤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最后一份工作。”周龍山曾表示。自其畢業進入華潤,從貿易轉向實業、從挽救企業到做大企業、從選擇行業到超越行業,幾乎濃縮了一代華潤人的人生經歷。他的經歷也完全詮釋了自己曾說的“干一行就要愛一行、領先一行”的座右銘,并做的非常出色。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