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網:是改革者,亦是傳道者——宋志平
水泥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承載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奠定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過去的幾十年,國內水泥工業發展經歷了從立窯工藝到新型干法工藝的轉變,我國水泥工業也逐步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從落后到引領的轉變,水泥也成為我國基礎工業領域最具世界競爭力的行業。
古語有云,時勢造英雄,在水泥行業高速發展的浪潮下,業內涌現出了一批杰出的開拓者;當然,英雄亦造時勢,順應時代發展而生的水泥人也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對行業、企業發展的無比熱愛,改變了我國水泥行業發展進程,加速了水泥行業的轉型發展。
近期,中國水泥網將以第三方視角,回顧那些為我國水泥行業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行業風云人物,今天帶來的是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原董事長宋志平。
他,因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譽為“中國混合所有制的教父”,因大規模整合水泥和醫藥行業被譽為“中國的米塔爾”,因成功把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帶入世界500強被譽為“中國的稻盛和夫”,他的商業成就還曾被選為美國哈佛商學院案例。他,就是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原董事長——宋志平。
大力開展水泥業務 成功帶出兩家世界500強
1993年1月,年僅36歲的宋志平走馬上任北京新型建筑材料總廠廠長,然而他面臨的卻是資金鏈緊張的局面。90年代末期,許多國有企業剛從體制中走出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連吃敗仗。
從重新激發職工的熱情入手,宋志平當廠長的次年就帶領北新建材入選全國百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是國家建材局入選的唯一一家企業。之后,他提出了“工資年年漲,房子年年蓋”的口號,并把這句話做成條幅,飄揚在廠區上空。在他當廠長10年間,蓋了10多棟宿舍樓,廠里職工工資也比周邊企業高出不少。
宋志平在北新建材的成功,讓當時的中央大型企業工委看到了這個年輕人的潛力。
工作了23年后,宋志平在2002年3月被任命為中新集團總經理,但這一次上調,卻是一次“救火”。當時的中新集團基本靠北新建材“輸血”,32億元貸款全部逾期。
到中新集團的第一年,宋志平干了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處理債務,進行債務重組;第二件事是思考未來,尋找生機。
“今天吃不上飯是因為昨天沒有思考戰略,如果今天不思考好未來,那么明天依然沒飯吃,所以餓著肚子也得想未來。”當時的宋志平堅持想戰略謀發展,通過戰略研討,中新集團一致認為要想做大做強,必須退出普通裝飾材料,深耕水泥大產業,同時帶動新型建材產業。
次年4月,中新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建材集團,并且開啟了以水泥為主的行業整合之路。
而在水泥主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宋志平還提出產業擴張的同心圓模式,即對產品由某一單一品種為主業調整為綜合產品組合為主業的戰略,同時提出發展新型建材、新材料、新型房屋和建材物流四位一體的業務定位。
在宋志平的帶領下,中國建材集團發展成為我國建材行業領軍企業、全球領先的建材制造商、綜合服務商和材料開發商,充分發揮了作為中央企業應有的行業影響力與帶動力。
2009年,作為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的宋志平受命同時擔任國藥集團董事長,帶領國藥集團先后完成了與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等四家央企的重組,新集團成為中央企業的醫藥健康產業平臺。
2013年,中國建材以344.6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第三次進入世界五百強,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以261.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首次躋身榜單,成為進入世界五百強的第一家中國醫藥健康企業。隨著兩家企業雙雙上榜,宋志平也由此成為將兩家企業同時帶入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領袖。
聯合重組兩材合并 力促建材行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
面對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和集中度低的局面,中國建材擔當起行業領頭羊角色。
新世紀之初,水泥行業群龍無首,惡性競爭,浙江尤甚,幾乎所有水泥企業都虧損。宋志平出面將占有浙江市場半壁江山的四大企業:三獅水泥、虎山水泥、尖峰水泥和浙江水泥老總邀請到西子湖畔的汪莊,一起喝茶。
不同以往,宋志平特意端出了“三盤牛肉”待客。第一盤“牛肉”,就是公允價格,央企和民企之間公平交易,共贏發展。第二盤“牛肉”,為民營企業保留30%的股權,過去企業沉浸在價格戰,100%的股權帶來的是100%的虧損;現在30%的股權帶來的是30%的盈利。第三盤“牛肉”,將民企老總聘為職業經理人。
正是因為這“三盤牛肉”,汪莊會談順利進行。據說,有人當即退掉了第二天要去馬來西亞簽合資協議的機票。汪莊會談為中國建材的后期整合打下了基礎,成就了南方水泥。
從最初的行業“新兵”到如今的“業內典范”,多年來,南方水泥不僅見證了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更是始終高舉聯合重組、整合創新、競合共贏的大旗,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中國建材“央企市營”的公司治理機制、“PCP”新經營理念、“三五”管理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認同和尊重。
如果說南方水泥、西南水泥等水泥板塊的整合算作一場序曲,那么兩材合并作為宋志平央企生涯中最后的一場戰役,則是最成功、最有意義的一場集大成之作。
原中國建材和原中國中材分開經營16年,同質化競爭嚴重,合并起來并不容易。宋志平從接到任務到2016年重組正式獲得批準,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但“合”只是開始,此后,集團用了一個月完成了總部層面人員的精減,用兩個月完成了二級公司的整合。
這場重組不僅改變了中國建材行業格局,更是改變了世界建材行業的格局。
在宋志平的努力下,水泥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為建材行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競爭到競合 改變行業低價競爭狀態
企業要有利潤,就要建立一個合理的價格體系。
宋志平認為,過剩經濟下的壓價只能帶來行業內互相報復,不符合市場規律,行業應該回歸理性的競爭。同行之間要維持良好的自律,維持一個健康的市場,尤其是行業中的領頭企業要起到表率作用,如果帶頭打價格仗,這個行業一定是一塌糊涂。
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中國建材在行業里始終是一個行業市場健康的建設者角色。站在國家和行業的高度,中國建材提出帶頭做到“六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地限制新增產能、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后、堅定不移地執行錯峰生產、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競合、堅定不移地推進聯合重組、堅定不移地進行國際產能合作,堅決做維護行業健康的中流砥柱。
從惡性競爭走向良性競合,我國水泥行業在遭遇2016年的低谷后觸底反彈,行業利潤屢創新高,為水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推動了水泥行業整體市場的健康發展。
從讀書人到寫書人 管理思想惠澤后人
除了企業家身份外,宋志平還是一位著名的企業思想家。他一邊經營著世界級的大企業,一邊妙筆生花,著書立說。從《包容的力量》到《經營制勝》,宋志平陸續出版了十多本暢銷的企業管理思想文集,宋志平的思想伴隨著中國經濟和企業創新發展前沿問題不斷拓展深化,正因如此,他也被譽為“中國的稻盛和夫”。
此外,宋志平還創造性提出并實施“央企市營”、“整合優化”、“格子化管控”、“輔導員制”、“八大工法”等一系列新的理念與舉措,廣為業界所推崇。
一路踏浪走來,始終保持著企業家的精神,正是這份堅守、執著、奮進,才成就了宋志平這位“雙料董事長”、“雙料會長”、“雙料學者”。他用事實證明,只要我們有這份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情懷,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我們都一樣能做好。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