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挑戰!海螺集團董事長楊軍:以市場為核心、贏得主動權!
寧國水泥廠近日迎來了他的新主人。海螺集團新任一把手楊軍上任后首站便來到這座具有象征意義的廠區,同時帶來的還有海螺人熟悉的聲音。
據海螺官網報道,5月23日,海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軍分別到寧國和銅陵海螺進行調研。在海螺的發源地寧國水泥廠,楊軍表示海螺是一家市場化的企業,要以市場為核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自身競爭力,贏得市場主動權。“以市場為核心、贏得市場主動權”,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是對寧國水泥廠的期望,不如說是對全體海螺人和水泥行業的宣言。
作為一家省屬國企,海螺水泥此前沒有社會對于國有企業的刻板印象,準確的市場戰略和優秀管理水平令海螺在水泥行業長期穩執牛耳,模仿者紛至沓來,“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變成業界共識。
進入“十三五”,伴隨著行業發展進入平臺期以及掌舵人的調整及兼任協會會長,海螺市場戰略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調整,更加強調與其他企業間在市場中“默契”和行業自律。但發展勢頭繼續保持,并向產業鏈全方位發展。在省國資委部署下,實現了其“世界500強”的夙愿。
挑戰接踵而至 壓力不小
然而,正如楊軍所說,今年以來由于宏觀經濟形勢下行、疫情反復、市場需求下滑等方面原因,行業發展遇到了一定困難。其實當前行業所面對的困難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經顯露,行業利潤在當年出現下滑。進入今年一季度,這一系列困難更加明顯,企業效益均出現明顯下滑。海螺水泥也未能幸免于難,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9.25億元,同比下降15.21%。
伴隨著行業困難加劇,在過去幾年形成的以錯峰生產為代表的行業自律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市場默契所帶來的邊際收益逐步降低。過去幾年以明顯下滑的貴州等市場影響進一步蔓延,上海這一核心市場的暫停打亂了海螺所布局的長江沿線市場規則,各地出現的產能置換令海螺的競爭者逐步“兵強馬壯”。
據多位行業人士透露,在過去一段時間推動行業自律中,海螺水泥在部分市場出現了讓出一定市場份額的情況,其負面影響在市場下行期進一步顯現。除了水泥產業,海螺自身本就面臨的產品轉型+干部梯隊建設兩大挑戰依然存在,雙碳目標也必須全力以赴實現的。種種跡象表明,楊軍接任海螺伊始挑戰便接踵而至。
重拾主動權 市場格局生變
如何破局?根據2020年安徽省國資委方面公布的數據,海螺集團約占省屬企業總營收 28%,利潤總額占比過半。可見,海螺應對挑戰的成敗關系重大。筆者認為,作為水泥大省,水泥依然還是安徽省產業轉型中重要的收入來源,保持省屬水泥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在當前顯得格外重要。
安徽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李中近日在海螺強調,要及時優化經營策略,有效傳導經營壓力,盡快恢復增長勢頭,全力提升經濟效益,不斷鞏固行業優勢地位。
楊軍在寧國水泥廠的發言正是上述猜想的印證。楊軍國際貿易的出身以及在銅陵有色的經歷,正是海螺“以市場為核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自身競爭力,贏得市場主動權”所需要的。作為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有色行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銅陵有色并不豐沛的資源條件決定了其在成本控制上更加注重,效果也很明顯。
反觀水泥行業,在龍頭企業的倡導下,行業自律從倡議已成為現階段行業共識,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被弱化。“這在一定程度上看不利于化解長期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有行業觀察者這樣告訴筆者。但隨著市場波動加劇,重新提高自身競爭力被大多數企業所重視,海螺這一行業龍頭自然早已注意到。
綜上所屬,筆者推斷認為楊軍帶領下海螺將在市場競爭中更加主動,從而贏得市場主動權,行業格局無疑也將因此而變化。當然,面對碳減排這一行業共同問題,海螺依然將保持與中國建材等龍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編輯:陳浩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