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石水泥集團厚積薄發
初識李保平,怎么看也不像一個在水泥企業摸爬滾打過的廠長,倒像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學者。可就是他率領著一班人,面對近年來水泥市場疲軟、價格一跌再跌等諸多不利因素,在3年時間內將歷史上最高產量僅為21萬噸的鳳臺水泥廠領到了全省水泥行業第3名的位置。
李保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企業里,下車間找干部談心,與職工交朋友是他的日常“功課”。就連廠部開會也盡量利用晚上。擠出來的一點時間還要用來看書。李保平常常感嘆自己不夠瀟灑,到什么地方出差,總是匆匆忙忙的,心里牽掛著企業,就是玩也玩不痛快。“一個企業要發展不容易,但稍有不慎,垮下來卻只在旦夕。有那么多的職工,那么多的家庭,都要靠企業生存,國有企業的廠長,責任重大啊!”
李保平算了一筆賬,廠里每年買石灰石要花去460萬元,有300多農民靠采石生活,有150人靠搬運、裝卸養家糊口;每年上繳稅金五六百萬元,可以養活幾千名下崗職工;廠里職工1000多人,家屬3000多人。算起來,就這么一個二三十萬噸的水泥廠大約有兩萬人要靠它生活。穩定住這樣一個企業就保住了一方平安。
談起李保平以廠為家的故事,職工們有口皆碑。有一天晚上9點,李保平剛回到家,接到廠里停電的電話,他叫上駕駛員又回到廠里,拿著手電筒,一個崗位一個崗位地巡查,交待值班人員注意有關事項,直到凌晨3點才在辦公室睡了一會兒。
為了保一方平安,去年末,李保平又做出了一個堪稱大膽的舉措。收購了破產企業——淮南大通水泥廠。對此廠內不少人憂心忡忡,顧慮重重,擔心搞得不好將自己的企業也拖垮了。淮南大通水泥廠1997年改制后,兩年換了5個董事長、4個總經理,企業煙囪時冒時停,職工光干活拿不到工資。廠里職工幾次上訪、攔路。廠外有人笑李保平傻,說鳳臺水泥廠做了一筆虧本的買賣。可他們認為,既然是企業出資收購破產企業抵押給銀行的有效資產,就不應該整體接收破產企業的職工,這1400名破產企業的職工可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啊!
對這筆賬,李保平有自己的算法。他認為,鳳臺水泥廠面臨的是發展問題,不發展只有死路一條。而影響發展的關鍵是鳳臺水泥廠沒有自己的礦山,而淮南大通水泥廠礦山資源豐富。從銀行手中接收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有利于搞好銀行與企業的關系,而獲取銀行支持將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李保平認為,淮南大通水泥廠的國有職工經歷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過程,只要管理好,不但不是包袱還是財富。再說,這也是為政府排憂解難,獲得政府的支持,更是國有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
抱著保一方平安的堅定信念,李保平和一班人全力以赴,做好資產重組、復產達標工作。經過3個多月夜以繼日的緊張工作,今年3月6日和3月28日,淮南大通水泥廠已沉寂了幾年的兩座窯又開始冒煙了,首批上崗的400多位“淮水”職工。有的拿到第一個月工資時,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淚水。現在重組后的鳳臺水泥廠已更名為安徽天石水泥集團,年產水泥100萬噸,成為安徽水泥行業中排名第三的企業。
對于競爭,李保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競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怕競爭是躲不過去的,企業只有通過競爭,才能優勝劣汰,才能發展壯大。“安徽即使在競爭中只剩下10家水泥企業,也應該有‘天石’水泥!”對此,李保平充滿信心。
認識到企業競爭的關鍵在人才,李保平目前考慮最多的是如何進一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這也是最令他困惑的事。“你自己的積極性誰來調動呢?”對于記者的提問,李保平只有無奈的一笑。也許是父輩保國泰民安的厚望在支撐著他,使他這位國有企業的廠長,在諸多無奈中艱難前行的同時,還能保持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安詳和沉穩。他的心中有一個夢,要將“天石水泥”做成上市公司。為了圓這個夢,為了父老鄉親都能過上幸福平安的日子,李保平在做不懈的努力。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