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熱值,降成本,替代燃料烘干技術助力水泥行業節能降碳、綠色升級
“用生物質燃料替代原煤的使用,即符合我國的雙碳目標,幫助水泥行業更好的節能降碳,也能降低水泥企業的生產成本。” 德國施德蘭烘干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首席代表藍晶在中國水泥網主辦的“第九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暨水泥‘雙碳’大會”上表示。
今年以來,受多重不利因素影響,水泥行業效益呈現下滑態勢。上半年,全國累計水泥產量9.77億噸,創近10年來同期最低水平,同比下降15%,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大。
與此同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煤炭等能源價格高企,導致水泥生產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最高峰時,原煤價格采購價一度達到2500元/噸。因此,如何提高化石燃料替代率,降低煤炭等原材料占比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成為當前水泥行業迫切的需求。
替代燃料、協同處置、綠色能源……是目前水泥行業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的主要路線,以替代燃料為例,近年來海螺水泥、華新水泥、西南水泥、華潤水泥、臺灣水泥等水泥龍頭企業已開展生物質燃料、危廢、固廢等替代燃料的使用。
據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吳笑梅給出的一組數據顯示:在垃圾分類體系更為健全的歐洲,2017年替代燃料平均水平在45%左右,德國達到了63%。而目前我國水泥行業僅有300多條水泥生產線具備協同處置功能,僅占總生產線熟料的18%,燃料替代率不到2%。
為什么當前國內的燃料替代率使用比例這么低?藍晶分析:一是企業動力不足,前幾年沒有一條明確的低碳生產之路;二是技術不成熟,相比于歐洲百年的工業歷史,國內在替代燃料烘干技術方面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
“國內企業可以借鑒國外已有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來推動替代燃料的發展。”藍晶表示。
當前水泥行業在替代燃料方面仍面臨諸多問題。其中一項便是如何提高替代燃料的熱值?
德國施德蘭作為低溫烘干機制造行業的領導者,藍晶表示一般的生物質燃料的濕度是在40%-50%,此時的熱值可能只有1500-2000大卡,無法與煤炭等燃料的熱值相比,但如果采用工廠窯頭尾氣余熱將生物質進行烘干,排除其體內的水分,降低濕度,當生物質的濕度達到20%以下時,其熱值能達到3800-4500大卡,與原煤熱值相差不多。此時再使用生物質燃料,即可達到熱值要求,又符合當前雙碳目標,降低碳排放,還可以降低企業使用煤炭的成本,一舉三得。通過現有資源整合實現水泥行業的降本增效!
而在處理危廢、固廢等替代燃料時,水泥企業往往面臨著達到了社會效益,卻虧本的狀態。對此,藍晶表示主要還是因為技術不成熟,處理方式過于粗放。在處理生物垃圾方面,企業需要進行一次技術革新,做到盡量降低投料水分,將烘干后的燃料用于企業生產,回收其附帶能量等,從而達到經濟效益。
據了解,德國施德蘭烘干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1922年,是全球工業烘干技術領域的隱形冠軍和行業領導者,擁有220余名工程師、技術員、設計師和行業專家等。目前在水泥行業的RDF烘干技術和替代燃料烘干技術已應用于全球多家大型水泥企業中,如拉法基、德國海德堡、葡萄牙水泥集團等,國內廣西一水泥企業也已應用其生物質替代燃料烘干項目。
受疫情、俄烏戰爭等影響,世界能源問題再次成為全國關注的重點,藍晶表示未來施德蘭的發展方向將以能源為主,把能源利用到極致,幫助企業創造出更好更精細化的能源利用技術、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等,讓各行各業都能享受低成本能源。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