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托起致富夢 幸福飯碗端得穩——新疆喀什把準“風向標”,量身定做就業“菜單”
在新疆喀什地區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前進村新疆優布衣服飾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前進村村民再娜姑麗·麥麥提從身邊抽過一塊布料,雙手按著布料從縫紉機下穿過,布料上留下一行密密麻麻的針腳。在喀什地區,有許多像再娜姑麗·麥麥提一樣的農村勞動力,完成了從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身份轉變。
近年來,喀什地區著力抓好穩定就業和擴大就業,堅持就地就近就業與有序轉移輸出相結合,結合地區新落地企業和新增產能企業用工需求,通過拓崗位、搭平臺、強培訓、重服務等措施,為當地群眾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
強化技能培訓?培養一技之長
“做模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間隔,要做到木板間隔始終保持一致,這樣后續的水泥工、鋼筋工操作起來才方便……”在莎車縣高級技工學校實訓樓里,阿尤甫·艾力正認真聽實訓老師講解技術要點。
阿尤甫·艾力是莎車縣古勒巴格鎮恰依哈納村村民,2018年12月在莎車縣一家汽車修理廠工作時腳部受傷,導致此后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
“再過一段時間,我就能掌握第二門技術了。”在莎車縣高級技工學校學習的經歷,讓阿尤甫·艾力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我們不僅要讓農村勞動力學到技術,還要讓他們學以致用,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提檔升級目標。”莎車縣高級技工學校副校長艾爾肯·托木爾說,“2022年,學校計劃培訓農村勞動力1萬人以上,培訓10個工種。”
莎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莎車縣高級技工學校培訓結業學員就業率為98%以上,穩崗率達到95%。
強化政策支持?增加就業崗位
如何為就業人員搭建展示一技之長的平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是關鍵。另外,人社部門堅持就近就地就業與有序轉移輸出相結合,根據地區新落地企業和新增產能企業用工需求,開發園區企業就業崗位,鼓勵農村勞動力到企業就業,并通過牛羊“托養”和土地“托管”等方式,解決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家中牛羊無人養、土地無人耕種的問題。
艾斯卡爾·艾山是岳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巴依阿瓦提村村民。2021年11月,他和妻子一起到位于喀什經濟開發區城北轉化加工區岳普湖“飛地”園區內的新疆迦美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就業。他們把自家的羊托管在村里的養殖專業合作社。
“為了讓廣大員工安心工作,實現持續穩定就業,園區內所有企業都實行食宿免費的政策,部分企業還實行‘同鄉鎮同車間’‘夫妻同班次’等便民政策,最大限度解決農村勞動力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喀什經濟開發區公共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創業帶動就業?釋放倍增效應
“我白天在企業上班,晚上回家照顧孩子,掙錢顧家兩不耽誤。”在喀什市夏馬勒巴格鎮城西村二三產業工業園區喀什合鑫工程檢測有限公司上班的農民茹仙古麗·阿布都熱依木高興地說,自從企業落戶村子以后,有很多農村婦女和她一樣,在家門口穩定就業。
在喀什市夏馬勒巴格鎮城西村二三產業工業園區,這樣的小微企業帶動了600余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
創業成功不僅能解決勞動者自身的就業問題,也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釋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今年1至3月,喀什地區實現新增創業4600余人,帶動就業150余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
為抓緊抓實“雙創”工作,喀什地區還不斷完善優化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創業園區等載體的管理機制,強化實時跟蹤管理服務,在就業創業、金融財稅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扶持一批發展前景好、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推動就業創業服務向基層延伸,支持創業者開餐館、理發店等實現就業,幫助有創業意愿的勞動者實現創業夢想。(來源:工人日報)
編輯:Octopus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