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江西省印發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2-2024年)

江西省工信廳 · 2022-01-20 10:05 留言

近日,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江西省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2-2024年)。

智能化生產方面,鼓勵水泥行業加大礦車無人駕駛、自動采選配礦、智能化實驗室、窯磨專家操控系統等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高綠色礦山、原料選礦和配料、熟料質量控制等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應用方面,重點推廣應用自動采選配礦、窯爐優化控制、設備診斷運維、生產遠程智能監控、智能質量控制、能耗水耗管理、清潔包裝發運、安全環保管理等系統解決方案。

各設區市工信局,贛江新區經發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年)》,促進江西建材工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現將《江西省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2-2024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2-2024年)  

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建材工業調結構、轉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為認真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年)》,促進江西建材工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結合江西省建材工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傳統產業升級的部署和要求,加快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我省建材工業的推廣應用,提高行業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水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推動建材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企業主體。充分調動建材企業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企業智能制造轉型內生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智能制造數字轉型,實現效益提升和轉型發展良性互動。  

——堅持政府引導。加強頂層設計與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相結合,統籌整合資源,促進智能制造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強分類指導,更好發揮政府在方向引導和政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形成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發展合力。  

——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增強各類主體創新能力。鼓勵和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建材工業智能制造領域匯聚,促進行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業態創新。  

——堅持典范引領。加大智能制造示范、標桿企業和典型項目的培育力度,壯大智能制造先進典范隊伍。積極發揮示范、標桿企業和典型項目的導向引領作用,鼓勵和引導更多企業積極爭創智能制造先進典范,提升建材工業智能化水平。  

(三)主要目標  

到2024年,全省建材工業智能化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升,智能制造典范數量明顯增多、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基礎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全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大幅提升,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智能制造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生產水平明顯提高。全省建材行業生產決策、企業管理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力爭生產設備和關鍵工藝數字化率等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培育3~5個智能制造典型示范項目。  

——協同領域不斷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力爭實現研發、供應、制造、服務、質控等產業鏈各環節全覆蓋,重點細分行業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力爭上云上平臺中小企業達到80%以上。  

——推廣應用成效顯著。培育3~5家省級或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打造3~5家有行業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5~7個智能工廠、數字礦山,5~10個“5G+工業互聯網”示范企業(項目),培育和推廣一批流程型工業APP、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和系統解決方案。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創新聯盟、創新聯合體等一批創新平臺。引進聚集一批智能制造創新人才。企業智能制造創新投入占研發總投入的50%以上。  

——支撐體系基本完善。推動一批建材行業智能制造國家標準的落實,力爭制定若干項智能制造地方標準、團體標準,鼓勵重點建材企業制定企業標準,培育和引進3家左右年產值過5000萬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基本滿足我省建材工業智能制造發展需要。  

二、重點任務  

(一)智能化生產提升行動  

1.提升管理決策智能化水平。鼓勵建材企業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企業管理、生產決策、資源配置等環節的決策智能化水平。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應用管理信息系統(MIS)、辦公自動化系統(OAS)、決策支持系統(DDS)等,不斷優化企業管理決策方式,提升企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鼓勵和支持企業應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設計研發、原料采購、需求訂單、產品生產、市場銷售等生產經營的業務數據,加強動態監測、實時分析、預測預警等,提升企業生產決策的智能化水平。鼓勵和支持企業使用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生產過程執行系統(MES)、倉儲物流管理系統(WMS)等,實現采購、制造、倉儲、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資源的高效銜接,提升企業資源配置的智能決策水平。  

2.提升關鍵環節智能化水平。圍繞產品質量、節能降耗、生態環保等關鍵環節,加快提升智能化水平。積極推進原料處理、坯體成型、產品燒成等關鍵工藝流程的數字化,在破碎、配料、攪拌、壓制、澆筑、養護、燒結等關鍵環節,加強新型傳感器、在線檢測儀等智能設備的應用,通過關鍵工藝環節的數字化精準控制,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加大能源管理系統(EMS)的推廣和應用,對磨機、窯爐、蒸壓釜等重點耗能設備實施全過程在線監控,通過能耗數據采集、分析、診斷,優化能源管理和調度,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在廢水、廢氣、粉塵等產生的關鍵環節,提高污染物排放實時化監控和報警的水平。鼓勵企業逐步配備先進的污染物處置設備,提高“三廢”處理的智能化水平,力爭實現關鍵環節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3.提升企業裝備智能化水平。充分發揮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企業加快生產裝備的升級改造和更新換代,培育3~5家省級或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打造5~7個智能工廠、數字礦山。結合智能化裝備發展和建材行業實際需求,鼓勵現有基礎條件較好的企業進行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推動破碎、磨機、窯爐等重要裝備的升級換代;鼓勵新建項目按照智能工廠的標準要求,采購和配備先進裝備,提高工廠的裝備智能化水平。推動非金屬礦產企業運用可視化開采、無人駕駛、自動配礦、探地雷達等裝備,提高礦山的安全生產、調度管理、生產效率等方面的裝備智能化保障水平。  

(二)智能化賦能拓展行動  

4.推動智能化向全產業鏈延伸。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推動智能制造技術向研發、供應、制造、質控、服務等全產業鏈延伸。在研發鏈,鼓勵支持企業建立原材料性能、工藝配方、產品品質等數據庫,利用數據建模、模擬仿真等技術,增強新產品研發針對性,滿足市場個性化、功能化、多樣化需求。在供應鏈,鼓勵支持企業構建智能供應鏈平臺,實現與上下游關聯企業資源的聯動、集成共享,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在質控鏈,鼓勵企業在原材料進廠、生產過程、成品出廠等環節使用智能技術,強化產品質量保障;支持企業運用標識解析、區塊鏈技術等,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在服務鏈,鼓勵支持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推動產品與服務的融合,促進產品附加功能的延伸;推動電商平臺數字化應用,實現客戶全程參與,精準定位目標客戶,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  

5推動智能化向中小企業延伸。引導龍頭企業向中小企業智能化賦能,提升中小企業智能化應用水平。發揮大企業平臺資源優勢,運用網絡協同、平臺集成、線上對接等方式,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推動龍頭企業將智能制造經驗與技術向中小企業賦能,加速智能制造先進技術向中小企業延伸。鼓勵中小企業在內部辦公、生產管控、客戶運營、銷售管理方面開展數字化建設,在生產線各環節開展智能化改造,實現從單一信息化手段向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發展,加快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鼓勵企業使用“云上辦公”、“云上經營管理”、“云上研發設計”等服務,支持中小企業生產設備和核心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力爭上云上平臺中小企業達到80%以上。  

6.推動智能化向重點細分行業延伸。在建材重點細分行業推廣智能化、數字化技術,進一步拓展智能化應用廣度。鼓勵水泥行業加大礦車無人駕駛、自動采選配礦、智能化實驗室、窯磨專家操控系統等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高綠色礦山、原料選礦和配料、熟料質量控制等智能化水平。鼓勵玻璃行業應用熔化成形數字仿真、冷端優化控制以及熔窯、錫槽、退火窯三大熱工智能化控制等技術,提高玻璃新材料研發、玻璃成型等智能化水平。鼓勵陶瓷行業應用高壓注漿、窯爐自動優化溫控、自動檢測分選等技術,提高注漿成型、坯體干燥控制、產品缺陷檢測等智能化水平。鼓勵玻璃纖維行業應用池窯拉絲控制、產品標識溯源等技術,提高玻璃纖維拉絲,產品質量追溯等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型墻體材料、預拌混凝土、機制砂(石)、非金屬礦、鋁合金型材、裝配式部品部件等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水平。  

(三)智能化應用推廣行動  

7.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面向建材重點細分行業,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和解決方案培育等方面,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鼓勵企業基于云架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精細化,打造3~5家有行業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企業加快工業知識的沉淀、傳播和復用,豐富工業模型和工業機理,培育和推廣一批流程型工業APP和解決方案。鼓勵企業運用5G和工業互聯網技術,在無人駕駛、遠程爆破、設備運維等領域開展應用探索,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打造5~10個“5G+工業互聯網”示范企業(項目)。  

8.推廣應用一批工業機器人。聚焦建材工業生產和經營特點,鼓勵支持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在投料裝車、搬運碼垛等單調重復、勞動強度大的繁重崗位,加快機械換人和自動化減人,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在圖像識別、切割分揀、壓力成型、取樣檢測等高精度崗位,加快應用一批工業機器人,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在噴漆打磨、高溫窯爐、礦山爆破等危險崗位,積極創造條件實施“機器換人”,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在噪聲大、粉塵多等環境惡劣崗位,推廣應用一批工業機器人,消除生產管理人員職業安全隱患。  

9.深化細分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應用。針對我省建材細分行業的特點,以礦山開采、原料制備、窯爐控制、物流倉儲、在線檢測、減污降碳等關鍵環節為重點,應用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  

(1)水泥行業:重點推廣應用自動采選配礦、窯爐優化控制、設備診斷運維、生產遠程智能監控、智能質量控制、能耗水耗管理、清潔包裝發運、安全環保管理等系統解決方案。  

(2)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重點推廣應用原材料供應、制造執行管理、智能物流配送、在線質量監測的混凝土全產業鏈系統解決方案,以及集中攪拌分送、自動成型控制、智能碼垛、制品智能養護的水泥制品系統解決方案。  

(3)機制砂石行業:重點推廣應用級配調整、質量監測、粉塵收集、廢水處理、物料儲運等系統解決方案。  

(4)玻璃行業:重點推廣應用熱工智能化控制,在線缺陷檢測、自動堆垛鋪紙、自動切割分片、智能打碼倉儲等系統解決方案。  

(5)陶瓷行業:重點推廣應用壓機控制管理、智能高壓注漿、坯體干燥控制、物料無人裝卸、窯爐優化控制、產品施釉磨拋、自動檢測分選、智能倉儲物流等系統解決方案。  

(6)玻璃纖維行業:重點推廣應用池窯拉絲控制、質量在線監測、物流自動輸送、產品標識溯源、供應鏈協同等系統解決方案。  

(7)新型墻體材料行業:重點推廣應用原料精準制備、坯體成型切割、干燥(蒸壓)養護、窯爐優化控制、質量自動檢測、污染排放控制等系統解決方案。  

(8)非金屬礦產行業:重點推廣應用地勘數據管理、原料精細開釆、物料稱量均化、選線智能控制、礦物加工優化等系統解決方案。  

(四)智能化創新發展行動  

10.加大創新平臺建設力度。推進產教研合作,加強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強化建材行業智能制造創新發展保障。發揮國字號平臺的優勢,鼓勵企業與行業協會、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和產業聯盟等合作,打造智能制造數字轉型發展聯盟。鼓勵支持骨干企業引進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等創新平臺,建設專業孵化器、聯合技術實驗室等創新載體。鼓勵重點企業積極創造條件建設智能制造創新平臺,積極增創各級各類智能制造實驗室、研究中心等,智能制造創新投入占研發總投入的50%以上。鼓勵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智能制造的產品研發基地、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等。鼓勵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引進博士后、兩院院士,設立若干博士后、院士工作站。  

11.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結合我省建材工業產學研用的具體需求,重點推進資源共享、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現代化等協同創新發展。加強省內外科研院所、大中小建材企業的協作,通過“有償購買”“互惠互換”“利益共得”等模式,實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資源的共享,提高協同創新效率。鼓勵生產企業與各類研發機構等加強合作,采用“揭榜掛帥”“自組團隊”“分工合作”等方式,開展對先進性、前沿性、實用性和可產業化的關鍵核心技術進行重點攻關,提高協同創新能力。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方面開展協同改造和重構,增強產業鏈的高端鏈接能力和安全可控能力,提高協同創新水平。  

12.促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推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在建材行業全鏈條的融合創新。應用大數據的采集、分析、挖掘等技術特性,推動在監測追溯、預測維修、質量控制、供應鏈管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創新,強化數據的分析利用,完善數據標準和格式,實現企業間、平臺間數據融通。應用區塊鏈的可追溯、不可篡改等技術特性,推動在產品交易、信息追溯、質量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創新,強化數據安全。應用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專家系統、圖像識別等技術特性,推動在智能生產、智能決策、智能物流、智能監測、智能追溯等方面的融合創新。應用數字孿生的計算建模、實時傳感、虛擬現實等技術特性,推動在成套生產裝置設計、安裝、運行全周期優化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創新,實現建材工廠可視化、可預測、可維護。  

(五)智能化支撐體系構建行動  

13.健全智能制造標準體系。認真貫徹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加快推動我省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制定和完善。組織和開展國家智能工廠、數字礦山等智能制造標準的宣貫與落實。以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為指引,鼓勵重點建材企業聯合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積極參與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究。鼓勵重點建材企業結合我省建材工業發展實際,參與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建立和完善具有我省特色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鼓勵建材企業參與智能制造標準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驗證,促進和推動標準的修訂和完善。  

14.推進兩化融合貫標達標。積極開展兩化融合水平評估、信息化診斷、貫標示范等工作,不斷提高建材行業兩化融合水平。鼓勵支持企業依托國家兩化融合服務平臺,開展兩化融合水平自評估、自診斷,全面納入兩化融合貫標建設體系,力爭規上企業自評估、自診斷達到60%以上。引導咨詢服務機構深入企業開展信息化診斷等工作。引導貫標咨詢服務機構深入我省建材企業,對標國家標準開展基礎建設、單項應用、綜合集成等服務工作。鼓勵建材企業創建兩化融合貫標示范,擴大兩化融合覆蓋面。  

15.完善智能制造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省內有基礎、有優勢的建材行業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建設發展力度,大力引進國內外具有較強實力的建材行業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和引進3家年產值過5000萬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鼓勵支持裝備、軟件、系統集成商等不同領域企業加強合作,探索建設江西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廣泛吸納省內外相關行業的智能制造專家,組建建材領域智能制造專家智庫,為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提供技術咨詢服務。面向建材行業信息化發展需要,發揮科研院所轉制企業優勢,推動產業鏈分工協作、共同發展。引導企業加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建設,推動企業實施分類分級安全防護,提升建材工業企業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在省工業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建立全省建材行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推進機制,統籌推進智能制造數字轉型各項工作。各市縣(區)也要建立相應的機制,制定工作計劃,明確責任部門,落實工作職責。  

(二)強化統籌協調  

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強化對智能制造數字轉型重點工作、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的統籌協調,細化工作目標,落實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加強對重要事項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充分發揮省建材各行業協會、相關產業聯盟及科研院所的作用,形成工作推進的合力。  

(三)強化政策扶持  

鼓勵產業和金融資本設立建材智能制造數字轉型投資基金,重點投向建材領域智能制造數字轉型創新應用。發揮省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鼓勵引導各類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投資我省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支持符合條件的建材智能技術裝備企業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融資擔保政策,申請有關保險補償和資金支持。  

(四)強化人才支撐  

落實人才引進的各項政策,加強國內外高端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引進。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協同,鼓勵支持高等院校優化專業設置,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智能制造數字轉型實用技能型人才。鼓勵支持重點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開展技術交流和重大課題研究,培養一批面向建材工業兩化深度融合的復合型人才。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辦公室  

2021年12月31日印發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4:46: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熟市| 大田县| 汶川县| 浦江县| 永康市| 巴东县| 陇川县| 三门峡市| 玉林市| 云梦县| 东源县| 尼玛县| 崇明县| 阳高县| 清河县| 城步| 内江市| 凭祥市| 天峨县| 泗水县| 固原市| 云浮市| 淮南市| 新营市| 佛冈县| 临城县| 信丰县| 江华| 六安市| 二手房| 邛崃市| 常熟市| 英德市| 岚皋县| 孙吴县| 鄂托克前旗| 临湘市| 白玉县| 津南区| 阳信县|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