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新材:商品混凝土逆勢放量 完善產業布局蓄力未來成長
今年上半年,受地產行業整體低迷影響,下游的水泥等建材行業及相關企業業績承壓。不過即使在行業景氣度下行時期,仍有一部分企業通過積極完善產業布局,強化經營管理等方式,實現業績逆勢增長,而四方新材(605122.SH)正是其中之一。
8月26日晚間,四方新材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公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共實現歸母凈利潤5143.24萬元,營業收入7.36億元,營收同比大幅增長44.95%。報告期內,公司新增三家子公司,產品銷售量較去年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四方新材通過完善產業布局,有效提升了其市場占有率和抗風險能力,積極為后續發展積蓄力量。
主營業務逆勢增長產業布局趨于完善
據了解,長期以來,四方新材始終以商品混凝土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業,其產品包括各強度等級的普通商品混凝土、高強度商品混凝土以及特種商品混凝土,廣泛應用于道路、橋梁、隧道、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房地產開發等領域。
從經營來看,上半年在行業景氣度低迷的不利形勢下,四方新材對主業及核心區域重慶市及周邊進行了積極的產業布局及產能擴張。公告顯示,截止2022年上半年,在產業布局方面,四方新材已基本完成了在重慶主城東、南、西、北四大生產基地的布局,并有效覆蓋重慶主城全域及璧山、江津、銅梁等重點新興發展區域。而在產能方面,公司共擁有4個商品混凝土生產基地、20條全封閉混凝土自動化生產線,商品混凝土年設計生產能力共約1,550萬立方米。同時,公司擁有2條砂漿生產線的年設計產能為120萬立方米,以及1條年生產能力60萬噸的瀝青混凝土生產線,產能規模在區域內處領先地位。
隨著公司產能持續擴張,報告期內公司銷售額成功實現了逆勢增長。半年報披露,2022年上半年,四方新材的商品混凝土生產量為180.94萬立方米,同比增長43.34%。而產品銷量的增長也成為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紅周刊》通過數據整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在申萬—水泥行業中的25家上市公司中,僅有8家公司實現營收增長,其中,四方新材的營收增幅位居前三;而在細分的水泥制品行業里,7家公司中僅有四方新材一家實現了營收增長。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四方新材所處的重慶市巴南區擁有豐富的建筑用石灰巖礦產資源,與省道、高速連通,交通運輸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預計未來隨著產業布局完善及產能規模的擴張,公司將進一步鞏固其區域領先地位,并憑借地域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政策提振下混凝土行業形勢有待好轉
強化投資并購為未來發展蓄能
從公開信息來看,報告期內,四方新材的利潤未能實現同步增長,主要是由于商品混凝土價格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
根據重慶市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網數據顯示,2022年1-6月,重慶市商品混凝土(C30規格)含稅指導單價平均值為404.17元/立方米,較上年同期下降21.67元/立方米。而同期,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4%。2022年1-6月,全國房地產新開工施工面積6.6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34.4%;重慶市房地產新開工施工面積1367.30萬平方米,同比下滑45.1%。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來看,水泥行業拐點到來的時間尚無法判斷,但政策端的相關利好已有所顯現。據悉,在8月份召開的國常會中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其中對于建材行業相關具體有三項:其一,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金融工具額度,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10月底前發行完畢;其二,核準開工一批條件成熟的基礎設施等項目;其三,允許地方“一城一策”,靈活運用信貸等政策,合理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對此,東方證券指出,相關政策的提出有利于改善基建和地產行業景氣度,進而改善建筑材料需求。下半年隨著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疊加本周國常會政策加持,基建施工需求將提升,水泥量價存在反彈基礎。
從行業布局來看,近年來四方新材已進行了多項投資并購,為行業復蘇后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據悉,今年5月,公司收購了鑫科新材78%股權,在重慶市西部地區新增一處商品混凝土生產基地;于6月收購慶誼輝82%股權,在重慶市北部地區新增一處商品混凝土生產基地,目前處于在建階段。預計公司產業布局將進一步完善,產能擴張的態勢也將延續,而隨著行業景氣度的恢復,公司長期成長前景值得期待。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