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水泥冷對高溫市場
與基本建設密切相關的大宗材料價格也往上升,但水泥價格卻仍處于低迷狀態,價格一直在成本線上徘徊。為
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據廣州市水泥協會的負責人介紹,6月初,廣州市425號水泥(袋裝)每噸最高售價305元,最低的才245
元,525號水泥(袋裝)每噸售價最高380元,最低才320元。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水泥價格低迷不揚、徘徊不前
的現象已有兩三年了。這是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經濟現象。因為與前兩三年相比,今年至少有兩點不同:一是
經過兩年經濟調整,今年的經濟已再現走出低谷的跡象,鋼材、油料、電力的熱銷就是一個明證;二是兩年前
廣東地區的小水泥廠重復性建設嚴重,造成對水泥市場的嚴重沖擊,帶來了許多不公平競爭的因素,擾亂了水
泥市場秩序。但是經過近兩年的淘汰“兩小”,僅珠江三角洲地區就關閉淘汰了近百家小水泥企業,縮減小水
泥生產能力近500萬噸。為什么在這種態勢下對水泥的價格,還沒有拉動?
廣東省現有水泥企業661家,擁有8000多萬噸的年生產能力。但1995年至1999年每年生產的水泥均未突破
5500萬噸。而廣東省的水泥市場容量大約是5400萬噸。產銷本應平衡,但現實卻是價格一直在成本線上徘徊。
據業內人士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水泥市場近幾年來一直承受著三方面的沖擊。一是賒銷。許多水泥企業都
是先供貸后收款,目前,年產七八十萬噸的企業應收帳款已達四五千萬元,年產十萬噸的企業應收帳款也在四
五百萬元左右。應收帳款的增加使水泥企業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二是傾銷。雖然廣州市人民政府對重點工程一
直要求要使用大水泥企業名優產品,但仍有一批小型水泥企業在成本線附近銷售水泥。例如,清遠地區的水泥
到廣州市的工地每噸才售225-240元。這種行為對水泥市場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三是周邊水泥大省(區)產
品的滲入。湖南、廣西、湖北、山東的水泥每年約有四五百萬噸進入珠江三角洲地區。
從以上三個原因來看,除了第三點是正常的市場競爭外,前兩個原因是近些年來水泥行業一直難以逾越的
兩個頑癥。部分水泥企業不自律,水泥企業長期以來“散兵游勇”各自為戰。據悉,廣州市的水泥企業也有水
泥價格協調組織,但是這種“君子協定”根本約束不了水泥行業的一些“害群之馬”。經濟的回升必然會給水
泥行業帶來商機,但從商機中能不能孕育出應得的經濟效益,那就看企業對這種機遇的運作和把握了。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