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新貌”系列報道之十:完善機制 突出重點 安徽大別山老區振興發展取得顯著進展
編者按: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革命老區考察調研,強調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2021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健全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1+N+X”政策體系,老區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近期,我委將陸續推出“老區新貌”系列報道,集中展示各有關省區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
近年來,安徽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老區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將加快老區振興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推進老區振興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2277.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012.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高于全省1.4、0.6和0.3個百分點。
一、突出完善工作機制,夯實振興發展保障措施。一是組織領導不斷加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成立了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的省促進皖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統籌推進老區振興發展。老區市縣和省有關單位成立了工作專班。二是政策體系初步構建。近年來,安徽省制定出臺了《安徽省貫徹落實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別山等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關于新時代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安徽大別山革命老區“十四五”振興發展規劃》《安徽省“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行動方案》等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文件,即將頒布施行《安徽省促進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發展條例》,加快構建支持老區振興發展政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安排老區中央預算內投資300多億元。三是推進機制不斷健全。建立完善老區發展統計監測機制,每月跟蹤分析老區主要指標情況,每季度編發老區發展動態監測報告,每年編印省有關單位支持老區情況通報及老區發展白皮書。深化鄂豫皖三省大別山革命老區跨省區域合作,建立三省政協主席座談會協商機制,圍繞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共性問題,交流經驗、密切協作、助推發展。
二、突出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振興發展新動能。一是特色農業加快發展。支持老區建設高標準農田968萬畝,占全省17.8%,糧食生產能力達到746萬噸。加快培育茶葉、油茶、中藥材、蠶桑等鄉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六安茶谷”“西山藥庫”等特色平臺,創建省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5個、省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41個,金寨獼猴桃、岳西茭白等33個農產品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二是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安排省“三重一創”資金近6億元,重點打造六安高端裝備基礎零部件、安慶化工新材料等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培育實施一批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專項,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21年,老區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實現同比增長32.8%,增幅高于全省4.0個百分點。三是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的標準安排老區旅游專項資金,支持創建了萬佛湖等13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培育大別山國家風景道、六安茶谷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霍山、金寨、潛山等縣(市)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商貿物流、健康養老、服務外包等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占比由30.7%提高到47.6%。
三、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振興發展支撐能力。一是綜合交通網絡日趨完善。建成合安高鐵、安九高鐵、寧安城際鐵路、岳武高速安徽段、望東長江公路大橋、安慶機場改擴建、淮河干流六安段航道整治等重點項目,一批公路、鐵路項目新增納入國家規劃,大別山革命老區鐵路營業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增加到731公里和900公里,實現老區“市市通高鐵”“縣城通高速”,農村公路通城達鄉、進村入戶,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快形成。二是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安排老區重點水利工程中央和省級投資約230億元,下滸山水庫、皖河治理、淮干一般堤防加固等重點工程順利建成,引江濟淮、淮干正陽關至峽山口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淮干王家壩至臨淮崗段行洪區調整及河道整治、九里保莊圩、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淠史杭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設,防洪保安能力不斷提升。三是清潔能源發展勢頭強勁。建成金葉200WM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廬鎮風電場、信義東高山風電、海螺金寨垃圾發電、光大葉集秸稈熱電聯產等一批重點項目,積極推進金寨、桐城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老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超過60%。
四、突出生態環境保護,構建振興發展綠色屏障。一是生態建設持續加強。累計完成造林綠化4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7.7%,六安、安慶兩市獲評國家森林城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0多平方公里。穩步實施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累計安排補償資金13億元。扎實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金寨、潛山等6個縣(市)獲評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岳西、霍山等3個縣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二是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大別山水庫群水質穩定在Ⅱ類,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提高到90%以上。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大力關停整治小散亂污企業,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基本形成,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位居全省前列。三是資源利用效益穩步提高。嚴格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支持葉集經開區、桐城經開區等一批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和試點創建,六安市成功列入國家低碳城市試點。
五、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一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推進。累計安排省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4億元,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127.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95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解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年安排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5.7億元,占全省34.8%,老區10個縣列入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老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672元提高到2021年的16244元。二是教育質量顯著提高。支持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08所,全面實現老區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小學和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均保持在99%以上。推進職業教育市級統籌,重點支持每個縣(市、區)辦好1所中等職業學校。大力實施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提升計劃,安慶師范學院升格為安慶師范大學。三是醫療條件明顯改善。組織省立醫院等12家省、市級三級醫院(含中醫醫院)對口幫扶老區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新建安慶市立醫院新院區、六安市腫瘤醫院、六安市兒童醫院等一批市級醫院,在安慶市布局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重點支持老區每個縣(市、區)設置1所公辦縣醫院,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四是文化事業快速發展。支持老區累計建成村級文化中心3372個,覆蓋率超過98%。加強革命文物保護管理,印發實施《大別山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戰略規劃》《安徽省紅色資源保護和傳承條例》,認定老區20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191件可移動革命文物。
編輯:Octopus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