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市場需要怎樣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
我國先在燃煤電廠實施超低排放,火電行業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之后,在國務院下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中提出,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推動實施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隨之,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 )提出目標,到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國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文件提出了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指標要求。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是指對所有生產環節(含原料場、燒結、球團、煉焦、煉鐵、煉鋼、軋鋼、自備電廠等,以及大宗物料產品運輸)實施升級改造,大氣污染物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以及運輸過程滿足排放要求。
鋼鐵企業有組織排放控制指標之一是,燒結機機頭、球團焙燒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與走在超低排放先行者火電行業實施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最大排放濃度標準限值分別要達到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一致。
在國家相關“十四五”有關規劃和方案中也對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提出了意見。
國務院下發《 “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發〔2021〕33號)提出,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推進節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推進鋼鐵、水泥、焦化行業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
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下發《“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規〔2021〕212號)提出,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研究推動化工、焦化、電解鋁、銅冶煉、鉛鋅冶煉、水泥、玻璃、耐火材料、石墨深加工、陶瓷等重點行業實施超低排放。
工信部下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工信部規〔2021〕178號)提出,深入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穩步實施水泥、焦化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水泥行業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
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下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發改環資〔2021〕1524號)提出,推廣水泥窯高能效低氮預熱預分解先進燒成等技術。完成8.5億噸水泥熟料清潔生產改造。
可以預期的是,“十四五”水泥行業超低排放工作將有較大的推進。
我國現行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915-2013》自2014年3月1日起實施,規定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排放限值分別為30毫克/立方米、200毫克/立方米和400毫克/立方米。重點地區企業依據20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和320毫克/立方米特別限值執行。
目前已有少數水泥大省頒發了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這些標準在較大程度上已嚴于國家標準,排放限值有了較大下降。
水泥工業超低排放標準怎樣定位?完全可以借鑒國家對原材料工業老大鋼鐵工業超低排放要求。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量與鋼鐵工業不相上下,且與鋼鐵工業一樣是流程工業,生產工藝環節眾多。因此,生產全流程所有生產環節全方位要滿足超低排放的要求。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既要實施有組織排放改造,更要注重無組織排放治理和運輸方式的清潔化改造。
水泥工業超低排放有組織排放控制指標之一是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參照鋼鐵工業,燒結機機頭、球團焙燒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水泥工業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也應達到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
從國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有關政策中也對水泥工業排放限值提出了量化的要求。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下發《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環辦大氣函〔2020〕340號)中,水泥行業績效分級指標的排放限值項:
A級,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氨逃逸率<5毫克/立方米(窯尾基準氧含量10%);其他產塵點:顆粒物排放濃度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
B級,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50、100毫克/立方米,氨逃逸率≤8毫克/立方米(窯尾基準氧含量10%);其他產塵點: 顆粒物排放濃度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
C級,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20、100、260毫克/立方米,氨逃逸率≤8毫克/立方米(窯尾基準氧含量10%);其他產塵點: 顆粒物排放濃度不高于20毫克/立方米。
A、B、C級,排放口各項污染物自動監測濃度,一年內穩定運行達標占比在95%以上;廠界無組織排放濃度不高于0.5毫克/立方米。
D級,未達到C級要求。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水泥工業環保績效為A級企業的排放限值要求基本等同于鋼鐵工業超低排放要求。這一要求嚴嗎?能達到嗎?
確實嚴。中國建材總院教授級高工何捷對《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作過精辟解讀。對于水泥企業,要想做到A級規定的排放水平,可能就不是末端治理能達到的,這需要整個工廠的工藝控制水平有所提升,再輔助于末端治理才能實現。何捷希望A級企業是國家級標桿,代表行業幾年之內最優化的發展方向,是一個相對高的指標。B級相當于是省級標桿。
只要努力有企業能達到。河南省登封市磴槽集團宏昌水泥有限公司SCR脫硝項目通過核查。該項目可實現氮氧化物排放量低于50毫克/立方米,是國內水泥行業首套SCR脫硝超低排放示范項目,達到了目前全國最嚴格的50毫克/立方米排放標準,也低于河南省規定的100毫克/立方米排放地方標準。河南省有天瑞集團鄭州水泥有限公司、登封市嵩基水泥有限公司、天瑞新登鄭州水泥有限公司、登封市宏昌水泥有限公司4家企業績效評級為A級。安徽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發布了安徽省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評級(2021年第二批)結果。有5家水泥企業績效評為A級。
市場需要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在國家標準沒有出臺或修訂前,為推動水泥工業超低排放,地方出臺相應的地方標準很有必要。從全國范圍看,國家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供市場自愿選用,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所以,出臺相應的團體標準也很有必要。
制定團體標準是社會組織尤其是行業協會商會要發揮的作用之一。團體標準是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一部分,側重于提高競爭力,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在使用上明確為,供市場自愿選用。團體標準自主制定發布,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國家鼓勵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工信部發布《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中明確要求,要大力培育發展高質量的團體標準。引導社會團體先行制定具有創新性的團體標準,支持制定技術水平全面優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先進團體標準。
制定標準應當有利于合理利用國家資源,推廣科學技術成果,提高經濟效益,并符合使用要求,有利于產品的通用互換,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標準是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制定標準應注意吸收先進科學成果和先進技術,推動技術發展,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制定標準應當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保護環境。在制定標準時,必須充分考慮有關的安全、衛生要求,以便在實施標準中和實施標準后,能消除或減弱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保護生產者、消費者的根本利益;并能保護環境免受破壞和污染。
在有制定標準充分條件之下,如果所制定的行業范圍內使用的環保團體標準,不能與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相適應,不能將已實踐的先進技術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盡量納入;不能有效促進推廣科學技術成果,提高經濟效益;不能更為有效保護環境免受破壞和污染,那么,這樣的標準很難說能滿足市場需要。
即將于今年11月實施的《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國家標準(GB16780-2021)在能耗限額等級上分了1、2、3級,其中1級能耗最低。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發改產業〔2021〕1609號)。在《冶金、建材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 年)》中明確的水泥熟料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分別等同于《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能耗限額1級和3級。并提出,對于能效介于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之間的企業,鼓勵結合檢修等時機參照標桿水平要求實施改造升級。國家提出的行動目標,到 2025 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在事實上。也已有部分水泥企業已達到標桿水平,水泥行業能效“領跑者”則已達到了更高水準。不少能效介于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之間的企業也制定了達標改造升級計劃。
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大可借鑒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做法,設定不同等級標準。排放最低的1級與績效A級要求相對應,可認定為超低排放,其他為低排放。這樣一來,可做到與環保主管部門政策、與部分省已制訂嚴于國標的地方標準、與已有成功實現超低排放的企業實踐相匹配。由企業依據自己條件自愿選用。這樣的標準或許可稱得上滿足了市場和創新需要。否則,說句不中聽的,或許會淪為“雞肋”標準。
編輯:敖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