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規劃落地!萬億級產值!水泥數字變革正當時!
1月12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國發〔2021〕29號,以下簡稱《規劃》)。而這,也是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首部國家級專項規劃。
何為數字經濟?《規劃》指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規劃》從8方面對“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作出總體部署:一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二是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三是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四是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五是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六是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七是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體系;八是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
而在2020年這一數值為7.8%,這意味著我國數字經濟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機構測算,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將達13萬億元。
業內分析,發展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結構影響深遠,不少行業將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潮中迎來新的機遇,而水泥這一傳統制造業也不例外。
近年來,水泥行業主動將“數字化”“智能化”融入生產、管理、營銷、產業協作等各個方面,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理念,開啟線上“云模式”,有效提高了運營效率,探索出新的產業發展機會。
“十四五”開局之年,海螺集團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創新內涵、激發創新熱情、凝聚創新力量,全面實施“殲30”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動數字技術同傳統制造業發展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用創新為傳統產業賦能,布局發展新興產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動力更足,成效更明顯。
2016年,海螺集團運用“大智移云”技術,在安徽全椒建成了全球首個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廠。此外,海螺集團投入29億多元的科技研發資金,全面推廣無人駕駛、智能質量控制、專家優化控制、智能裝車機器人等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廠技術,同時對各工廠工業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構建起“以智能生產為核心”“以運行維護做保障”和“以智慧管理促經營”的智能化生產模式,形成了水泥智能工廠系統解決方案,在行業率先實現“一鍵輸入、全程智控”。
不僅僅是海螺,中國建材、華新、紅獅等其他水泥企業也沖鋒在數字化、智能化的第一線。
作為中國建材集團面向水泥行業碳達峰、碳減排目標重點打造的智能制造示范線的槐坎南方,秉承以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能運維、智能運營、智能決策為核心,以數據、算力、算法、場景和全鏈路的技術集群為技術驅動的理念進行生產管控智能化建設。以大數據倉庫為基礎,利用AI及大數據分析算法,多維度數據匯總并自動推送例會報告、分析報告、月度運行報告,產線運營績效量化評價,關鍵設備智能預警分析,集優勢資源聚焦薄弱點管控,使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科學決策貫穿生產運營全流程。
華新水泥建設了覆蓋水泥、混凝土、骨料、環保、銷售、采購、物流等主要業務的數字化管控中心,即在工業智能、商業智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通IT、OT之間的數據共享和融合,從結果管理升級到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管理,實現整體集團業務的預警監控、指揮調度和決策支撐。
面對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中國水泥網也一直以振興水泥行業,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為己任,賦能水泥,幫助行業全面數字化升級。
中國水泥網深耕建材行業十余年,緊扣行業發展脈搏,一直走在行業前沿,依托龐大的長期數據積累,打造建材大數據平臺,持續完善以大數據、價格行情通、水泥指數、混凝土指數為核心的產業大數據體系和數字化渠道供應鏈服務體系,全力推進行業數字經濟,并先后建設了水泥大數據中心、數字工廠、數字化供應鏈等服務體系。
未來,中國水泥網將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依托5G通訊、工業物聯網、數據中臺、智能AI等技術,打造涵蓋“數字工廠”、“智能工廠”、“無人工廠”在內的水泥“未來工廠”服務,為水泥建材及上下游行業企業賦能,全面推進水泥及延伸產業鏈實現數字化轉型,推動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數字之風,已然吹向了水泥行業。隨著《規劃》的出臺,相信水泥行業將朝著數字變革高地更加闊步前行!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