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大鱷”競相搶灘余熱發電
湖北亞東水泥鳥瞰圖
亞東華新競相開發余熱發電
臺灣遠東集團旗下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第二大水泥制造商,以華中為產銷重心,先后在武漢東西湖、新洲陽邏、黃岡武穴投資興建武漢亞東、湖北亞東、黃岡亞東及四川亞東水泥廠。
2006年10月,湖北武漢臺灣周上,臺灣亞東水泥簽下5000萬美元的余熱發電廠項目投資協議,湖北亞東水泥擬在一期工程上馬余熱發電項目,目的是利用生產水泥的余熱來發電,滿足企業自身用電需要。
該公司技術人員介紹,目前正在施工的是第一條年產20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年底即將投產,在生料燒成熟料時,溫度高達1400-1500℃,將以往朝天排放的廢氣進行回收,可推動發電機進行發電,目前正從日本進口1臺16MW(兆瓦)發電機組。
3月20日,湖北亞東水泥副總經理田隆表示,根據項目預算,該項目建設投資2。9億元,一條生產線每小時發電6千度(2套1。3萬度),可滿足企業用電量的1/3,每天可節省電費8萬元,一年節省2000多萬元電費,預計10。8年收回投資成本。
目前,該項目已通過湖北省供電公司組織的專家評審,隨后報送省發改委審批。
華新武穴分公司的余熱發電項目也已動工,預計今年可正式投入使用。華新水泥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黃曉理介紹,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無需消耗任何外來能源,只用建一個熱交換器,將水泥窯頭和窯尾排出的低溫廢氣回收起來,通過低溫鍋爐產生蒸氣,推動汽輪機發電,每生產一噸熟料可轉化38千瓦時電能。
據了解,該工程建設裝機容量18兆瓦,廢氣轉化的電能,若全部返回利用到水泥生產中,可節約用電30%。
政策促成投資新熱點
湖北省能源節約潛力很大。據省內媒體報道,當前,單位產值能耗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冶金、建材、化工行業的重耗能產品,單位能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40%左右。以鋼和水泥為例計算,如單位耗能達到日本的水平,一年可少消耗約380萬噸標煤,占全省當年總能耗的5%。
國家發改委在《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把余熱余壓利用作為十項重點發展的節能技術之一,明確要求水泥行業在日產2000噸以上水泥生產線建設中低溫余熱發電裝置每年30套,形成年節能300萬噸標準煤
2006年,在《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明確,2010年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目標:新型干法水泥采用余熱發電生產線將達到40%,每噸熟料熱耗由130kg下降到110kg標準煤,水泥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25%。政策的促動以及項目本身帶來的利益,使得目前余熱發電已經成為水泥行業投資的新熱點,各省紛紛上馬余熱發電項目。
去年6月,華新水泥在秭歸縣投資5。9億元興建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水泥165萬噸,同時配套建設的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可年發電4896萬千瓦時。
今年2月,由興發集團和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3億多元組建的日產2500噸新型干法熟料水泥項目開工,可實現年產水泥100萬噸,外加預留4500千瓦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按有關政策,省發改委將對該項目予以700萬元補貼。”田隆一臉興奮,相對幾億元的投入,這點補貼雖不多,但還是令人高興,畢竟國家鼓勵循環經濟,與其三、五年后國家強制上馬余熱發電,還不如一開始就規劃到位,既可節省電煤,又可循環利用水資源,實現節能減排。
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大豐收”
業內人士估計,華新亞東兩家水泥企業約占全省水泥市場份額的50%。此前,華新公司透露,近幾年,將在陽新、武穴、襄樊、咸寧、信陽等5個分公司的7條生產線上投建低溫余熱發電項目。預計年發電量將達到3。91億度,若折合成標準煤發電,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07萬噸。
“低溫余熱發電的建設不僅有較好的經濟投資回報,更能夠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華新水泥戰略發展部人士坦言,把國家節能減排行動轉化為實際行動,這符合國家產業、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政策,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長江證券分析師表示,國家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帶來供需關系改善,使水泥行業景氣持續上升。預計今年水泥價格將持續穩步上升,加上純低溫余熱發電帶來的成本節約,水泥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有望繼續提高。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ofei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