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青:平常心態看水泥
記者近日有機會和華新水泥總裁進行直面交流,有機會聆聽了他對目前水泥行業的看法及對華新發展前景的預期。百年老店的當家言語簡練,即能看到百年老店在他身上的沉淀,也能看到新形勢下意在進取的決心。
節能減排
國家大力推動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規范生產環境標準,這對推動水泥行業的結構調整、技術進步都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國家在93年就提出淘汰落后產能,97年又下達文件,這次是以和地方政府簽訂責任書的方式,明確用定量的方式提出淘汰落后產能的時間表,應該說是很到位的。去年在水泥工業在淘汰落后產能的行動中有了很大的進展。尤其是在中部和東部地區,產生一個聯動效應,速度非常快,效果也非常好。河南走在了全國的前面,有很好的示范性。
投資與供需
在落后產能快速淘汰的地區,會出現水泥短缺的現象,這就再一次激活了水泥的投資熱情,過度投資也會導致產能過剩,在很多地區都有這種苗頭(插話:從某種角度看,個體的投資是理性的,但加在一起就非理性了)。投資要有理性,華新是上市公司,不能浪費股東的財富,也可以說,我們不能浪費國家、股民、境外投資者的財富,投資就要有回報。
水泥是固定投資很大的產業,生產設備的專業化很強,退出機制十分脆弱。我在歐洲看到,很多排的整整齊齊、干干凈凈的水泥生產線停在那里,為什么?水泥需求的旺盛期已過,只能停在那里“休息”。所以說,不能被短期的供需不平衡所沖動。
不顧市場的容量,盲目的擴大規模是非理性的。華新十分重視水泥區域市場布局,華新的市場半徑鎖定在150公里之內。不要去通吃市場,而是謀得合理的市場份額。華新不為規模而戰,市場的機會很多,一旦過產能剩,機會也就來臨,這是雙刃劍,弱者出局,強者擴大。
兼并重組
并購,提高集中度,是目前產業的正向行為,也是一個商業行為。從長期看,我充分看好中國的水泥工業,通過兼并,中國的集中度也會提高到相當高的水平。
兼并和新建不同,兼并可能會保持原有產能,也可能會減少或增加產能。一個地區有三家企業比較合適,這樣會找到他們之間的游戲規則。
并購的大幕剛剛拉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絕對地用規模大小去看待問題,市場不好了,首先遭到沖擊的就是大企業。大企業吃掉小企業顯而易見,但小企業吞下大企業,這樣的案例也不是沒有。
價格提高一定要有限度,中部地區的生產成本肯定比東部低,大家都知道東部產能過剩的情況,因此,東部地區市場價格上漲不會太大。西部地區在這方面就要好的多。不希望大幅漲價,這樣對下游客戶會有影響,溫和漲價,對市場振動不大,客戶容易接受。
2008年的價格會維持去年的水平,煤炭漲價是推動水泥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有消息報道:“兩會”后(即3月18日后)將有一萬多處小煤礦恢復生產,以疏緩雪災后中國煤電供應吃緊的問題。我認為:下半年也有煤炭價格下調的可能性。
華新發展前景
華新市場是面向千家萬戶的市場,華新有些企業是100%面向千家萬戶的,而云南70%的市場份額是重點工程。從我認識水泥的第一天起,就知道它是地產地銷產品,遠距離物流是在周邊市場有缺口,作為調劑的階段性手段。
華新承諾對客戶的保證度,堅持長期、穩定、保質供應,以維護客戶的利益。而不是根據淡季、旺季,追求某一時段的價格。這就是客戶關系,華新追求穩定的客戶關系。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家美國客戶需要進口水泥,了解中國水泥的裝運情況,當了解到抓斗有灑灰現象時。他表示:這不符合要求,如果讓我的客戶知道,就不會買我的水泥。這就體現了一個社會責任感的問題。不會為經濟利益去犧牲社會效益。華新追求品牌,追求服務,水泥是同質化產品,質量沒有太大的差別,華新就是憑借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去保證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為什么市場上華新品牌的水泥價格要高,就是因為客戶認可華新的品牌。
華新在今后幾年將保持高速發展,幅度在30%~40%左右,2008年會低一些,20%。在生產線投產方面,河南信陽上半年投產;湖北襄樊二期三季度投產;湖北秭歸、湖南株州、郴州四季度會進入調試。華新是以湖北為核心,在中部地區發展。已經進入了湖南、河南,云南、西藏也建了廠,重慶、四川也有考慮。湖南將是下一步重點發展地區,在2003年首先進入了岳陽,05年在湘潭,以后一直在找礦山,現在加緊生產線的建設。
我們和霍希姆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從中國的市場角度看,是無法學到國外經驗的,我們是學習他們的理念和方法,在管理上對我們有很多借鑒(另據了解,霍希姆將組成技術專家小組,提升華新在技術、運營方面的潛能,陽新將作為第一個示范廠)。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liyan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