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已率先完成10條水泥生產線煙氣超低排放改造
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關于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該《方案》的出臺,對于加快推動寧夏能源轉型發展,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出席發布會的自治區領導是: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趙永清同志。
參加發布會的有:自治區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郁華同志;自治區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禇偉同志;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平學智同志。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趙永清:
介紹我區能源轉型發展的背景、國家發改委《實施方案》的重要作用等有關情況。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寧夏視察,賦予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重任。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牢記總書記殷殷重托,把能源轉型發展作為加快先行區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以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為抓手,以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目標,積極推進能源產業大調整、大轉型、大變革、大發展。今年以來,在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的特別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站位全國、心系寧夏,專程對寧夏能源轉型發展進行了幾輪全面深入的調研,召開專家座談會研究,短短四個月時間,制定印發了《關于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為寧夏在“雙碳”“雙控”背景下,推動能源轉型發展,進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注入了強勁動力。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為一個省區出臺能源轉型發展支持政策,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寧夏轉型發展的特別關心,體現了對寧夏人民的特別厚愛,體現了對寧夏事業的特別重視,寄予了殷切厚望,賦予了時代重任,使我們倍感振奮、倍受鼓舞、倍添動力。
《實施方案》針對寧夏能源發展的基礎條件、面臨的瓶頸、發展的前景,悉心確立了工作指導思想,提出了工作原則、明確了發展目標、制定了保障措施,雖然篇幅不長但含金量高、操作性強、創新點多、政策空間大,為我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有力支撐,將起到推動新能源綜合示范區高水平建設的“助推器”、加快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加速器”、筑牢能源安全保障的“穩定器”、提升能源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充電器”、化解能源制造產業瓶頸制約的“變壓器”的重要作用。總結起來,主要有4個方面亮點:一是給予了特殊的政策支持。支持我區將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能耗單列范圍、研究原料用煤二氧化碳排放考核核算機制,加大對我區節能政策和資金支持,對煤制油項目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這些政策對于我區破解能耗“雙控”壓力、保障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和產業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是賦予了靈活的創新機制。支持我區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鼓勵我們在體制機制上大膽探索創新,尤其是探索新能源自發自用和就近交易等新模式新機制,利用新能源發電量發展光伏裝備制造業全產業鏈的激勵機制等。寧夏是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具有非常好的基礎。我們相信,通過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有助于加快打造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環境友好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三是安排了優質的重大項目。支持我區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送湖南的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和新型儲能等項目,培育壯大光伏和風電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延長新能源產業鏈。這些項目,將為我區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大基地”、構建清潔電力“大電站”、發展清潔綠氫“大產業”,闖出一條“三綠”發展新路子,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四是提供了重要的平臺支撐。通過整合各級創新平臺資源,研究推進新能源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培養能源化工、材料等專業人才,推進氫能產業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加快新產業新經濟規模化發展等,將引領帶動我區能源產業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效益邁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在此大背景下,《實施方案》的出臺,寄予了國家對寧夏的厚望,也賦予了我們光榮的使命,既是信任,更是責任,既是動力,也是壓力,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落實好《實施方案》,努力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成果,在推動能源轉型發展中當好“排頭兵”,不辜負黨中央的期望。近日,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以落實《實施方案》為契機,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新能源示范區建設為重點,研究印發了《關于推動能源轉型發展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從6個方面提出了27項任務舉措,建立了責任、政策和項目3個清單,構建起貫徹落實《實施方案》的“1+N+X”支撐體系。
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建好綜合示范區這個大載體、做好新能源產業這篇大文章、謀好高質量發展這個大引擎、抓好降低碳排放這個大目標,以更強戰略定力、更實工作舉措,堅決扛起保證能源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政治責任,走出一條“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的能源轉型之路,切實擔負起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重任,朝著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奮力前行。
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郁華: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寧夏發展改革委,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寧夏發展改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很高興在這里向大家介紹,近年來寧夏能源轉型發展歷程和成就,特別是我區推進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一、回首歷程,寧夏主動服務國家大戰略,始終走在全國能源轉型發展最前列
寧夏區域不大,但煤炭、風能、太陽能等多種能源富集互補,具有綜合開發的優越條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攻堅克難、加壓奮進,走出了一條粗放利用向節約集約轉變、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換、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了能源產業的二次飛躍,并開始了以能源轉型促產業轉型的第三次飛躍,始終走在全國能源轉型的前列。
從“挖煤賣煤”到煤電煤化工,寧夏能源利用實現初步“蝶變”,走在了全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轉型的前列。寧夏已探明煤炭資源量超過340億噸,居全國第八位,2003年,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一號工程’,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思路,加快煤炭資源高效開發和就地轉化利用,掀起了寧夏能源高速發展的序幕,建成了世界首條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機組、世界最大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全國利用率最高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大批技術新、投資大、帶動強的能源項目建設投運,2020年煤炭產能達到1.2億噸,人均電力裝機、發電量全國第一,外送電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現代煤化工產能超過1300萬噸,奠定了國家大型煤炭基地、“西電東送”煤電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地位。
從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寧夏能源發展打上綠色標簽,走在了全國新能源高比例開發消納的前列。隨著煤炭開發利用規模的不斷擴大,寧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高居全國前列,從煤炭輸出省變為輸入省,對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應對困局,在化石能源大行其道之際,寧夏主動走上了清潔能源發展之路。2003年賀蘭山風電場裝機總規模全國第一,2009年建設了全國首個萬千瓦級光伏電站。2012年被確定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寧夏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2019年成為首個風、光發電負荷超過用電的省區;2016年到2019年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連續四年居全國第一;2020年新能源電力裝機占比全國第三(44%);利用率西北第一(97.6%);單晶硅棒產能約占全球的六分之一(41GW)。
從可再生能源到“三綠”發展,寧夏能源轉型邁出關鍵步伐,走在了全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前列。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寧視察期間對我區新能源產業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將清潔能源確定為建設先行區的九個重點產業之一,科學制定發展目標,清晰描繪發展路線,尤其是在“雙碳”、“雙控”背景下,自治區黨委立足國家戰略大局、寧夏發展所需,作出了推動“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的戰略性謀劃、前瞻性部署、系統性安排,把能源轉型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徑率先推動,寧夏步入能源轉型發展加速換檔、創新提質的超車道。2021年我區新增清潔能源企業數、新能源發電量、清潔能源產業產值增速都實現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長。
二、展望未來,寧夏積極搶抓發展新機遇,奮力譜寫加快能源轉型發展新篇章
《實施方案》出臺來之不易,是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系統謀劃、高位推動的結果,也是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大力爭取、狠抓落實的結果。為盡快推動落實,陳潤兒書記、咸輝主席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工作情況并審定了貫徹落實意見,趙永清常務副主席具體指導落實工作,我們將開拓創新、奮勇擔當、加倍努力,全力推動17條支持政策落地落實落細,充分發揮最大政策效益, 引領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臺后,按照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安排部署,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第一時間組織相關單位,逐條逐項研究支持政策,第一時間組成工作專班,謀劃提出具體落實措施。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為我區能源轉型錨定的發展目標,確定的發展方向,框定的發展任務,結合國家政策深挖內涵,結合各省經驗拓展延伸,結合我區實際充實分解,形成了《關于推動能源轉型發展 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的實施意見》,經過自治區政府常務會審議、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審定,已于2021年12月15日以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文件正式印發實施。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全面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新能源示范區建設為重點,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實現能源產業大調整、大轉型、大變革,走出一條以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為主的寧夏能源轉型發展之路。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綠色優先,加快實施“三綠”發展戰略。扎實做好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加快建設清潔能源“大基地”、構建清潔電力“大電站”、發展清潔綠氫“大產業”,闖出一條“三綠”發展新路子。
二是堅持延鏈發展,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延長新能源產業鏈,做大做強上下游產業,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打造國家重要的光能、風能、氫能、儲能等清潔能源制造業基地。
三是堅持多措并舉,努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以新能源為主體,以靈活調峰資源為依托,以協同安全控制體系為保障,從源網荷儲各環節共同發力,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
四是堅持供需統籌,確保煤炭電力供應穩定。堅持安全第一,牢牢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從供需兩端入手,抓緊有序調整能源生產結構,繼續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有效發揮煤電基礎性調節性作用,扎實提升電力安全保供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抑制能源不合理消費,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
五是堅持創新引領,努力推動能源科技創新。聚焦光伏、風電、氫能等重點領域,大力開展技術和產業創新,統籌共性技術研發、核心技術攻關、前沿技術研究,建設一批研發平臺,培育一批人才隊伍,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創新成果,引領帶動能源產業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效益邁進。
六是堅持改革破題,健全能源轉型體制機制。積極探索新階段能源轉型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開展“綠電園區”創建、綠電交易等制度試點,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為推進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開展有益探索、積累成功經驗、做出積極貢獻。
為了更好地推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各部委的支持政策落實落地,按照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具體化、具體工作責任化的思路,凝聚最大合力、激發最大動力、實現最大效益,在推動能源轉型具體工作落實中,將建立“4項推進機制”,即統籌協調機制、工作推動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容錯糾錯機制;做好“4個爭取”,即爭取新能源示范區建設方案盡快獲批、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層面、爭取國家支持政策盡快落地、爭取國家更多資金支持;完善“4大配套體系”,即發展規劃體系、完善改革措施體系、完善政策儲備體系、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等;推進“4批轉型項目”,即開工一批項目、儲備一批項目、謀劃一批項目、試點一批項目;制定“3個清單”,即任務清單、政策清單、項目清單。
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和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抓住能源轉型發展政策新機遇,探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新路徑,作出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寧夏新貢獻,通過上下聯動、多點發力,通過改革創新、激發活力,通過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相信寧夏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綠色低碳的能源轉型發展之路!
李郁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九次會議上對碳達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明確了“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電力轉型發展的方向。寧夏是全國首個風電和光伏發電出力超過全網用電負荷的省級電網,新能源電力裝機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在新能源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利用率,這都得益于寧夏長期以來非常重視電網建設,構建了“小省區、大電網、強送端”的有利格局。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有四個標志:高比例新能源廣泛接入、高彈性電網靈活可靠、終端負荷高度電氣化、能源基礎設施多網融合。下階段,我們將以新能源機組承擔系統運行主體責任、新能源發電量占據主體地位為目標,從源、網、荷、儲各環節共同發力,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努力為全國作出示范。
一是大力開發新能源。以風電、光伏發電為重點,堅持規劃引領、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統籌區內外市場的原則,有序推進新能源規模化、園區化、集約化開發,積極推動“光伏+”融合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穩步推動生物質、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應用,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調節能力,保障新能源安全開發。
二是加快調峰能力建設。發揮煤電壓艙石作用,鼓勵引導煤電企業開展靈活性改造,拓展新能源調峰空間,增加新能源消納規模。加快推進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已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項目的前期工作,扎實推進中小型抽水蓄能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與分布式發電相結合的小微型抽水蓄能示范。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新型儲能設施項目投入,建設電化學、壓縮空氣、飛輪等新型儲能設施,破解新能源消納空間不足瓶頸。
三是加強需求側管理和響應體系建設。圍繞著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電能替代、電動汽車、清潔供暖、“光儲柔直”建筑、家用儲能設備及智能家居的廣泛應用,使用電負荷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引導工商業可中斷負荷、有源配電網、電動汽車雙向充電網絡、虛擬電廠等參與系統調節,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示范工程。深度挖掘用戶側潛力,使終端能源消費者與生產者緊密結合。
四是增強電網控制協調優化運行能力。面對源荷兩端重大變化,電網功能與形態也要進行深刻的變革。繼續推進寧電外送電網發展,打通寧夏至湖南新能源外送通道,提升寧夏至華北、華東新能源外送能力。持續優化省內骨干電網結構,建設高彈性電網,形成新能源承接、消納、轉送樞紐平臺。不斷推動大電網協調控制新技術發展,整合全區源網荷儲控制資源,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安全有序供電保障水平,持續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電力系統演變。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禇偉:
感謝新聞媒體朋友對寧夏工業經濟發展的關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出臺的《關于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對推動我區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用能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重大工作安排,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以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為重要依托,以“四大改造”為關鍵抓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投資結構、能源結構,落實能耗“雙控”工作任務,實現“雙碳”目標要求。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推進工業有序減碳。制定我區工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4個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重點行業煤炭減量替代、節能技改降碳、低效產能退出三大行動,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推動重點行業梯次有序實現碳達峰。
二是強化工業能耗雙控管理。全面實施新的《寧夏工業企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分類推動高耗能企業項目提標達效,限期分批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加大重點用能企業能耗管控,強化目標管理,嚴格節能審查,加強節能監察,嚴厲查處違規用能,實現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監察全覆蓋。
三是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深入實施以智能改造為引領的四大改造,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節能降碳改造項目,節約能耗200萬噸標準煤以上。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認真落實《自治區能耗雙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嚴格執行產能等量減量置換政策,禁止新建擴建煉油、煉焦、煤制甲醇、烯烴、鋼鐵、純堿、燒堿等項目。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制定自治區“十四五”高耗低效產能退出方案,加大政策資金引導,重點化解退出鐵合金、水泥、電石、碳素、活性炭等高耗能行業低效產能,堅決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2022年退出產能200萬噸以上,騰退能耗50萬噸標準煤。
四是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擴大優質有效投資,支持光伏制造、儲能材料等先進制造業加速發展,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等新興產業,推動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建設綠色園區,構建綠色制造體系,2022年累計創建80家綠色工廠,開發推廣30種工業綠色產品,建設11個綠色園區,實現工業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平學智:
謝謝你的提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這是國家支持寧夏加快能源轉型升級,推動我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利好舉措,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今年以來,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們立足寧夏實際,圍繞碳達峰、碳中和,一手抓源頭管控,一手抓減排管理,積極落實國家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各項政策,扎實推進減污降碳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嚴把“兩高”項目環境準入關。嚴格落實“三線一單”要求,上收煤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權限,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新審批的“兩高”項目環評文件實行100%復核,強化排污許可證核查,確保新改擴建“兩高”項目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二是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全力推動火電、鋼鐵、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提質增效,火電行業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在西北地區率先全面實施水泥生產線煙氣超低排放改造,22條生產線中已有10條完成改造;正在按時序進度要求,穩步推進鋼鐵行業改造。按照國家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要求,我們正在籌劃啟動全區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通過深入實施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強度和總量。
三是深度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展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核查,累計完成338家(次)核查任務;扎實開展35家重點發電企業配額核定和清繳履約工作,完成配額核算2.94億噸,全部納入全國碳排放市場參與交易。截至目前,我區共有16家重點排放單位發生交易,累計買入碳排放量276.69萬噸,成交額1.09億元;賣出碳排放量541.74萬噸,成交額2.20億元。
四是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支持。今年以來,我們統籌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和“雙碳”“雙控”工作,積極爭取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4.43億元,支持實施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無集中供熱區域散煤“雙替代”(“煤改氣”“煤改電”)等重點工程,有效降低了碳排放總量,推動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特別是爭取國家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將吳忠市納入全國北方城市清潔取暖試點項目,僅這一個項目,三年累計得到9億元中央專項資金支持,目前首批2.4億元獎補資金已經下達到位。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家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雙碳”目標,落實“雙控”措施,推動減污降碳協同,積極引導企業主動開展碳減排工作,加快落后產能淘汰和產業轉型升級,繼續利用市場機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如期實現我區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