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盤點 | 綠色發展潮起 “雙碳”重塑水泥行業新格局
論起2021年的關鍵詞,“碳”是繞不開的重要話題。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自此,“3060”目標開始飛向千行百業。
時間來到2021年,“雙碳”目標相繼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雙碳”目標升級為國家戰略,“碳中和”元年也正式開啟。
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運行平穩,截至12月22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4億噸,累計成交額58.02億元。
10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發布《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意見》對水泥行業提出節能降碳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10月26日,國務院發布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要求,工業是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對全國整體實現碳達峰具有重要影響。工業領域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
2021年,新一輪綠色低碳發展的大幕正逐步拉開,“3060”目標也如同一根具有非凡力量的“指揮棒”,正在帶動整個社會的巨大熱情,并成為制造業轉型的巨大動力。
水泥行業積極應對“減碳”大考
水泥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同樣也是碳排放大戶。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水泥產量23.77億噸,約占全球55%,排放CO2約14.66億噸,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14.3%,在工業行業中僅次于鋼鐵(鋼鐵碳排放量約占全國15%)。因此水泥行業必將是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點碳減排行業。
實際上,水泥行業的碳減排行動開展已久,利用原料替代、燃料替代、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預燒成窯爐技術、能源管控、余熱發電、發展低碳水泥、調整品種結構等等手段推動著水泥行業碳減排工作。此外,在“碳捕捉”、碳交易等領域也有多年實踐。
進入到2021年,水泥行業在碳減排方面有了更多布局和突破。
1
布局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
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有多火?不光眾多光伏龍頭擴產不斷,水泥企業也紛紛入局。
以海螺集團為例,2021年海螺集團在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可謂是“大手筆”。
12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凱盛科技集團董事長彭壽,安徽海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誠一行12人赴安徽理工大學交流,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袁亮院士在行政樓1121會議室會見了來賓。為響應國家戰略,緊跟安徽發展需求,三方進一步討論擬在淮南成立新能源公司和新能源研究院。
除此外,興安海螺18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開工、海螺水泥與鳳陽縣人民政府在滁州市簽訂鳳陽光伏產業園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推進泗水海螺水泥光伏發電項目等等,海螺集團極力拓展光伏發電領域的決心在2021年進一步凸顯。
2021年海螺水泥光伏領域部分動向
不僅僅是海螺集團,中國建材、塔牌集團、萬年青等諸多水泥企業都開始搶占“光伏”賽道。
6月17日,塔牌集團發布了關于對外投資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一體化項目的公告。公告顯示,塔牌集團擬投資約13.39億元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一體化項目,據測算年可減少約142834噸CO2排放。
7月6日,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增加經營范圍、修訂公司章程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中材國際在研發中心園區內建設了430kW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性工程,該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行模式。根據項目運行需要,公司擬在現有經營范圍中增加“發電、輸電、供電業務”,公司章程也將一并做出修改。
9月18日,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政府與中建材協同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太陽能裝備用光伏電池封裝材料項目奠基活動舉行。
由上述來看,采用經濟、穩定、清潔的光伏發電或將成為水泥行業脫碳過程中的重要選項。
2
“吸碳”工藝新路徑
水泥行業的節能降碳不僅意味著要少產“碳”,也在如何吸收“碳”方面給水泥企業提供了解決思路。
12月28日,“世界首條水泥窯尾氣吸碳制磚生產線在華新水泥成功運行”新聞發布會在華新武穴工業園基地舉行。該技術將水泥窯尾氣制品化,采用水泥窯尾煙氣吸碳養護工藝取代傳統粘土燒成制磚和混凝土灰砂磚工藝,解決了資源消耗、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開發出水泥產業碳中和技術。以“二氧化碳傳輸-碳化養護-溫度-后續水化”協同效應理論,開發出了水泥產業鏈上碳中和的技術。以年產1億塊蒸養磚生產線為例,每年利用2.6萬噸二氧化碳,全國推廣每年減碳將達到5200萬噸。
3
使用生物質等替代燃料
水泥生產過程中可以使用替代燃料來減少CO2的排放,業內人士表示,替代燃料是更優先、更具成本效益的手段,到2050年可推動行業約10%的碳減排。
今年12月,為促進新疆水泥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新疆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步伐,新疆建材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了水泥窯利用棉花秸稈替代燃料技術交流會。與會代表認為,通過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的技術優勢,建設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堅持科技創新,積極破解秸稈處理難題,滿足水泥熟料的大規模化生產,節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秸稈減量化、無害化處置,使令新疆農民頭疼的棉花秸稈變廢為寶,實現循環利用,同時優化能源結構,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不僅可緩解水泥工業對煤炭的依賴性,同時可將秸稈等生物質“廢物”燃料化工藝形成技術標準,可帶動區域內的生物質“廢物”資源化產業發展。
此外,水泥行業在積極探索行業內重點減排路徑的同時,也在積極做好碳資產管理工作。
8月30日,海螺集團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簽訂了碳交易市場能力建設和碳管理體系建設合作協議;今年9月,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1億元全國首單民營企業碳中和債。
總體上來看,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一場世界級的綠色革命洪流,對水泥行業而言,是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在減碳降碳方面不斷探索,但水泥行業在碳減排方面依然任重道遠,即將納入碳交易范疇或許也將給水泥行業帶來新的壓力。
也許,水泥行業的碳減排需要幾代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但只有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水泥工業這項偉大的事業才能走向“綠色低碳轉型”的燦爛明天。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