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改善向好 水泥業須關注三大問題
建材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007年在主要建材產品景氣上升的帶動下,我國建材工業繼續保持景氣高峰。2007年前三季度,建材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9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28.1%。其中,水泥行業景氣度的攀升和平板玻璃行業的全面復蘇是重要的原因。
業內人士認為,2008年水泥行業將承繼2007年水泥行業的景氣度,行業繼續處于上升趨勢。
固定資產投資高水平增長 水泥市場需求旺盛有保障
水泥產品廣泛應用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其需求與固定資產投資的正相關性非常顯著。2001~2007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與水泥產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達到0.6,2007年前10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長。據預測,2007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在25%左右,水泥產量達到14億噸,同比增長接近13%。
從2008年的情況來看,預計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加速增長。按保守預測,2008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在20%的話,考慮到落后產能的淘汰,實際水泥的產量將至少保持9%的增長水平。因此,固定資產投資高水平增長是水泥需求旺盛的保障。如果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25%甚至更高的增長水平,那么水泥產量的增長將達到11%以上。
水泥行業的投資決定了水泥的新增產能,2004年是水泥行業投資的高峰期,當年水泥行業完成投資433.4億元。此后的兩年里,由于宏觀調控導致水泥行業盈利回落,水泥行業的投資完成額同比出現小幅回落。2007年前三季度,全國水泥行業完成投資額387.46億元,同比增長46.80%,創出2004年來的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2007年水泥行業的投資高增長需辯證看待,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2007年的一部分投資屬于余熱發電的投資,預計至少在20億元的水平,而企業其他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投資也有大幅增加;從水泥行業投資的地區性差異來看,中西部地區存在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的要求,是本輪擴產的主力;部分新增投資是對落后產能淘汰后的市場填補,扣除這部分因素,新增投資導致的實際產能增長并不快;由于土地、資源以及建設成本的上升,水泥行業單位產能的投資額相比前兩年小幅上升。
供需矛盾持續改善 大型水泥企業控制力提高
從新增產能投放的角度來看,2003年和2004年是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投資的高峰期,致使2004年和2005年新增熟料產能都達到1.3億噸左右。2007年上半年,全國新建成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42條,新增熟料產能4120萬噸,出現小幅回落。據預計,2007年全年投產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79條,新增熟料產能在8500萬噸左右,對應水泥產能在1.1億噸左右。考慮2007年水泥需求量1.6億噸的增量以及落后產能的淘汰,實際水泥產品的供需矛盾在緩解。從國家新建生產線的等量淘汰原則以及需求的增長來看,2008年水泥的供需矛盾會持續改善。
從擴產企業的角度來看,本輪水泥產能擴張是由大水泥企業來主導的。2006年末,12家全國性大水泥企業和48家區域性大企業占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分別為31.41%和24.8%。實際上,國家重點支持企業名單出臺后,大企業在擴產時從項目立項審批到土地、信貸各環節都得到支持,再考慮落后產能淘汰后新型干法水泥比例的提高以及大企業的并購重組,其對區域市場的控制力在逐步地提高,企業的定價權增強,而價格波動性減弱。
[Page]
從水泥產業長期發展來看,落后水泥產能的淘汰進展是大型水泥企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按照國家的產業指導政策,“十一五”期間需要淘汰2.5億噸落后水泥產能。2007年年初至今,國家發改委專門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落后水泥產能淘汰的政策,從最初下發各省市淘汰指標,到7月份要求各地方報送淘汰企業名單再到10月份禁止落后產能轉移流動,顯示了政府淘汰落后產能的決心。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國家的重視及對地方政府的考核,2008年開始各地行政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還會繼續加大。其中,東部地區由于經濟相對發達,淘汰進展較快,中西部地區則會更多地利用差別電價等市場化方式淘汰落后產能。
水泥價格保持上升趨勢 節能降耗是行業發展主題
從水泥價格來看,2007年1~10月,我國六地區P.O32.5級水泥價格和P.O42.5級水泥價格繼續保持小幅上漲。從對水泥供求的預測可以得出,2008年水泥價格將繼續保持上升通道。但由于各區域市場城市基建、房地產開發和新農村建設存在差異,這將導致各地水泥需求的增長差異并進而影響到水泥價格,2008年各區域市場的水泥價格的漲幅差異仍將很大。
從漲價情況來看,季節性差異仍會較為突出,水泥價格會隨著施工建設的升溫陸續上行。長期來看,投資的高水平增長對水泥需求的拉動、大型水泥企業成為產能擴張及區域市場整合的主力、新增產能的等量淘汰原則下的供需缺口、成本推動等因素的存在,成為業內人士看好水泥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另外,水泥行業的節能降耗仍是需要長期關注的主題。目前,關注節能降耗不單是出于國家“十一五”節能環保政策的考慮,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節能降耗已經成為水泥企業之間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直接決定了水泥企業的成本差異。從能耗指標下降的途徑來考慮,水泥行業主要有結構調整的深化和余熱發電的大規模推廣兩個途徑。
我國水泥行業結構調整的加速是從“十五”開始的,到2002年我國新型干法水泥比例達到15%,到2006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已經達到46%。按照目前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的建設情況以及落后產能的淘汰進展來推算,2007年末我國新型干法水泥比例達到55%,2010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將達到77%左右。
在余熱發電的大規模推廣方面,由于水泥的生產成本中煤炭和電力成本支出是最大的兩項,因此通過使用新技術來降低兩項成本也成為節能降耗的重要途徑。從目前我國掌握的技術來看,余熱發電是相對成熟的技術。
不過,目前我國水泥行業的余熱發電還處于大規模的推廣使用期。按照水泥協會的測算,2007~2010年我國水泥行業的余熱發電量將達到89.3億千瓦時,節能321萬噸標煤。業內人士認為,在能源價格的高企以及地方政府對能耗指標的考核將促使水泥企業加大余熱發電投資的情況下,國家規劃的“十一五”末40%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投產余熱發電的目標可以實現。
[Page]
煤價、出口退稅和并購重組2008年水泥行業三大焦點問題
對于2008年水泥行業的盈利及競爭態勢,業內人士認為須關注煤價、出口退稅和并購重組三個焦點問題:
問題之一:煤炭價格上漲的影響
煤炭成本占水泥生產成本的比例超過40%,其價格波動對成本影響甚大。2007年下半年煤炭價格繼續上漲走勢,水泥企業成本壓力增加。按照業內人士對煤炭行業的預測,2008年動力煤價格漲幅將在10%左右。
對于水泥企業來講,除了加強日常生產成本管理和通過技改降低煤炭消耗外,目前另外一項重要的舉措即推廣使用余熱發電,通過降低電力成本來平抑煤炭成本的上升。如果將來焚燒城市生活和工業垃圾技術成熟,煤炭的消耗將有大幅下降,其成本也會相應大幅回落。
問題之二:出口退稅率取消的影響
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取消了水泥產品的出口退稅,而美國經濟增長的放緩、海運費的持續攀升,都使水泥出口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受出口退稅率取消的影響,2007年前10個月水泥產品的出口比例占產量的2.63%左右,同比下降5.88%。
但業內人士認為,2008年出口退稅率的取消對水泥行業的影響不大。如華東地區2006年的出口量雖然較大,但也只占消費量的6%左右,出口退稅率取消只會影響部分出口量。另外,2008年上海世博會工程的全面啟動會消化部分產能,周邊地區水泥需求增長的分流也會消化部分產能。
問題之三:并購重組繼續升溫
水泥行業的并購重組在2007年取得很大進展,而南方水泥的成立意義重大,中國建材成為2007年水泥行業并購重組的明星。從水泥產業的長期發展來看,提高集中度和盈利水平是比較重要的發展方向。
實際上,經過2003~2005年的產能擴張后,全國水泥市場的劃分已初露端倪,我國十大水泥企業集團初步完成了產能布局。但是,無論從區域市場集中度還是市場控制力來看,我國水泥行業距離成熟產業還有較大的距離。市場人士認為,在未來的5年中水泥行業的并購重組還會繼續升溫,直至形成區域性的寡頭壟斷格局。但由于各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不平衡性,各區域市場并購重組的規模、方式和參與者可能存在較大差異。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