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讓巢湖水泥“脫胎換骨”
近年來,安徽巢湖依托科技進步,水泥工業得到快速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巢湖市水泥年產量約300萬噸。近年來,該市陸續新上了1條日產6000噸生產線和5條2500噸生產線,水泥年產量猛增到1500萬噸。另外,在建的還有7條日產5000噸生產線。“十一五”末,該市水泥產業可以做到年產3000萬噸的規模。
不僅是量的提高,更有質的變化。從濕法立窯到干法懸窯,該市水泥企業生產工藝已經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
這幾年,巢湖市加大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上大關小”的政策,鼓勵和幫扶能耗低效益好的大項目,關閉能耗高效益差的小項目。去年關閉了新巢水泥廠、東關新東水泥廠、銀屏水泥廠,今年又關閉了15條高污染高耗能的機械化立窯水泥生產線。
與此同時,新上馬和在建的水泥項目幾乎全部是新型干法水泥,新工藝節能降耗,還可減少粉塵排放70%。皖維集團日產6000噸新型干法水泥回轉窯生產線,大量采用環保節能的新技術新工藝,以電石渣水、鍋爐沖渣水等為原料生產水泥熟料,使集團每年80多萬噸的工業廢渣得以全部消化利用,既保護了環境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更為領先一步的是,瀛浦、潤基、海昌、大江四條日產50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還配套建設了余熱發電站,每條線每年可利用余熱發電8700萬千瓦時,節電2/3,節約標煤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760噸,二氧化碳5萬噸,增加經濟效益2640萬元。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j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