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中國電建:布局東西南北中,或成廣東砂石供應龍頭
在砂石骨料行業中,除了產業鏈延伸的水泥企業和高調入局的交工建企業,還有一個身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我們的視線——那就是水利水電建設龍頭中國電建。2016年,中國電建攜長九項目高調進入眾人視線,開始逐步由承包轉向投資,在短短6年內完成了“東西南北中”的布局。2022年,中國電建驟然加快了資源獲取的腳步。截至2022年6月,中國電建的砂石產能超過6000萬噸,排名居全國第七,其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間聚焦“水能砂城數”五大領域,儼然成為了行業內的一匹黑馬。本文將從發展過程、市場布局、產能投放和未來展望四個部分來闡述中國電建的砂石業務。
一、發展過程:由承包轉向投資 積極搶占砂石資源
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建”)于2009年成立,主營業務包括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業務、電力投資與運營業務及其他業務(包含砂石骨料的開發銷售)。2022年上半年,中國電建實現營業收入2656.47億元,同比增長6.12%,其中綠色砂石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16.15 億元,利潤總額 6.25 億元,凈利潤 4.74 億元,營收占比僅0.61%,目前公司大部分砂石項目尚未投產,砂石業務營收占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與攜原有礦山資源入局的水泥企業不同,很長時間里中國電建在砂石骨料行業的角色都是工業配套服務提供者,直到2016年接手長九項目后才正式進入眾人視線。
依托于主業優勢,中國電建在骨料業務上的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以旗下的水電七局和水電九局為例。20世紀60年代,水電七局就承擔起龔嘴水電站建設的工作,開啟了砂石骨料加工生產之路,先后建設了葫蘆壩砂石系統、錦屏東端砂石系統、巴沙大壩砂石系統等諸多的水電站砂石系統,見證了我國砂石骨料行業從天然砂為主到機制砂為主的時代變革。與此同時,水電九局則承建了二道莊、昌明、富平、涇陽等砂石項目,截至2022年7月,已經先后承建20余座大型、特大型人工砂石系統,向水電、核電、機場、高鐵、超高層建筑等領域輸送了源源不斷的高品質砂石骨料。在數十年里,中國電建集團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投資砂石礦山奠定了基礎。
根據2022年半年報,中國電建旗下主要子公司共71家,其中涉足砂石礦山投資的子公司至少9家。
表1:9家涉足砂石礦山投資的子公司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具體來看,中電建由承包建設轉向投資礦山經歷了三個階段:
(1)池州長九項目試水(2016-2019年)
事實上,中國電建的入局并非在砂石行業鮮花著錦之時。
2016年砂石骨料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轉折點,前有礦山整頓推行,后有非法采砂入刑,彼時長江流域砂石價格處于相對低位。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建選擇接手超大體量的長九項目,正式在砂石行業顯露了頭角。
圖1:2012-2021年上海碎石價格(元/噸)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2015年,中國電建旗下水電八局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在國企改革的大潮下,水電八局把目光瞄準綠色建材板塊。次年2月,其牽頭成立的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38.95億元價格競得神山灰巖礦采礦權。此外,據筆者整理,除了矚目的長九礦山,九局旗下公司還在2012年前后及2018年分別獲得了年產30萬噸/年的清鎮市站街鎮沙井村洛海沖玄武巖礦和26萬噸/年鎮寧自治縣募役鎮桐上建筑用砂石礦,由于這兩宗礦權規模較小,并未在業內掀起水花。
作為當時全國最大綠色建筑骨料生產基地,長九(神山)灰巖礦項目一建就是三年。該項目規模之大,可謂史無前例,2019年6月,項目一期投產動員大會隆重舉行,中國電建自此正式跨入全國砂石產能排行榜。
(2)推動砂石礦山落地(2020-2021年)
2020年3月25日,十五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砂石行業迎來發展“黃金期”。中國電建提出要推動砂石礦山落地,打造綠色砂石全產業鏈,2020-2021年間公司拿礦速度相對平穩。
2020年和2021年,中國電建保持每年獲取兩座大型礦權的速度,據公司年報披露,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獲取砂石資源項目6個,資源儲量30.43億噸,投產后年產能可達13450萬噸。
(3)加快打造綠色砂石產品產業鏈(2022-2025年)
2022年,中國電建集團提出“加快打造綠色砂石產品產業鏈”,計劃2022 年綠色砂石建材業務投資116.83億元,較2021年增加561.95%。據公司半年報顯示,截止至2022年6月底,中電建已獲取綠色砂石項目采礦權共計10個,已獲砂石資源儲量42.83億噸,設計年產能2.32億噸,投資規模約347億元,其在年中就超額完成了全年任務。
而據筆者統計,2022年1-11月,中國電建在廣東、廣西、福建、云南、湖北已拿下十座礦權(包括一宗海砂礦權),礦權成交價格合計248.64億元,是2021年全年的近30倍,其在砂石業務上的布局已然按下加速鍵。
圖2:2022年中國電建加快綠色砂石資源獲取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二、市場布局:布局東西南北中 擁抱重點都市圈
觀中國電建的砂石業務布局,可見公司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布局,在“東西南北中”皆有動作。截至2022年11月,中國電建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都已拿下礦權,尤其珠三角區域獲取資源儲量迅速增長。
圖3:中國電建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皆有礦權布局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2.1 華東:先占長江之畔 再入福建沿海
水電八局建設的池州長九灰巖礦項目是中國電建投產的第一個綠色砂石項目,其設計開采規模達到7000萬噸/年,已于2021年12月28全部建成投產。神山礦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地處東部長江之畔,水運交通便利,已經成為長三角區域砂石產品的主要供應基地。
長九項目的投產使中國電建在長三角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除了沿江市場外,沿海市場也是中國電建布局砂石產業的重要區域。2022年1月,水電六局以3.95億元的價格成功競得漳州市南靖縣新保林機制砂巖礦打入福建沿海。該項目設計開采規模達到200萬立方米/年,是水電六局聚焦“水能砂城數”的首個獨立實施“投建營”一體化的砂石項目。
截至2022年11月,中國電建在華東地區獲得的礦權資源儲量約20億噸,全部投產后可實現約0.74億噸的砂石骨料年產能。
圖4:先戰安徽江畔 圖5:再入福建沿海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2.2 中南:開拓黃河長江沿岸 輻射粵港澳大灣區
中南大區是中國電建礦權布局最多的區域,2020年至2022年11月,中國電建共計獲取了包括一宗海砂在內的10宗礦權,合計資源儲量超過45億噸,設計產能超過2.5億噸/年。
黃河和長江沿岸是中國電建布局中南的方向之一。伴隨著水電市場的萎縮,中國電建旗下水電十一局選擇主動出擊,經過前期摸排和考察,在跟蹤7個多月后,于2020年7月成功競得黃河沿岸的河南偃師東山采礦權,該礦權設計生產規模2000萬噸/年,是水電十一局轉型發展的首個大型礦山項目。與此同時,水電八局則選擇在湖北規劃長崍項目,于2021年4月和2022年12月分別競得位于黃岡的浠水項目一期和二期采礦權,其投產后每年將向長江中下游區域建材骨料市場提供4000萬噸高品質綠色機制砂石骨料。
圖6:黃河沿岸的偃師東山項目 圖7:長江中游的浠水項目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2022年,中國電建驟然加快了拿礦腳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于在兩廣地區所獲礦權。2022年6月,水電七局控股子公司中電建廣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競得廣西來賓象州縣茶花嶺石灰巖采礦權,年可采建筑石料用灰巖約1000萬噸,該礦是水電七局投資的首個綠色砂石礦山,后續項目建成后可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從供應鏈上游節約成本。
與廣西相比,中國電建在廣東的動作則更為大刀闊斧,2022年2-10月,中電建路橋公司、水電八局、水電三局、生態環境集團旗下公司分別在廣東云浮市、汕尾市、陽江市、肇慶市、江門市拿下6宗礦權,設計年產能超過1.8億噸,按近年廣東的砂石用量計算,全部投產后可滿足廣東全域超10%的砂石骨料需求。2022年,中國電建在廣東廣西的大手筆拿礦將擴大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競爭優勢,沿海骨料市場競爭格局或因此有較大改變。
圖8:在兩廣大手筆拿礦,輻射粵港澳大灣區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2.3 西南、西北:布局黔砂出省 進軍成渝及昆明都市圈
而除了高調布局的長珠三角和黃河沿線,中國電建在西南西北地區也有涉足。水電九局旗下清鎮九融建材開發有限公司和水電九局鎮寧大花山礦業有限公司分別持有貴州清鎮市站街鎮沙井村洛海沖玄武巖礦山和鎮寧自治縣募役鎮桐上建筑用砂石礦,合計規劃產能50萬噸/年。2012年,水電九局建設并運行貴州貴陽清鎮洛海沖第一條玄武巖生產線,其產品運用于省內外大型水電站、超高層建筑、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領域的建設,可見中國電建在“黔砂出省”業務上布局已久。
除了貴州區域早期布局外,近年來中國電建在成渝城市圈和昆明城市圈開始布局礦權,2021年9月,中電五局旗下公司競得重慶市銅梁區蒲呂街道新聯村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采礦權,該項目地處重慶市“西進”主城區橋頭堡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地帶,年產能達到750萬噸,2022年7月已啟動試生產。與此同時,2022年8月,水電十一局旗下公司競得祿豐市恐龍山鎮青龍山石料場采礦權,計劃年產能1700萬噸,投產后可為昆明、楚雄及沿路市縣等區域提供建筑石料,產品銷售輻射滇中地區。
除西南地區外,中國電建在西北地區也擁有3宗礦權。除了水電六局旗下公司在青海海西州競得的兩宗礦權(合計產能100萬噸/年),2020年7月中國電建路橋集團競得陜西商洛市洛南縣麻坪鎮牧羊溝建筑石料用白云巖礦采礦權,生產規模500萬噸/年,該項目距西安直線距離約30公里。
截至2022年11月,中國電建在西南地區已擁有7宗礦權,合計資源儲量超8億噸,設計產能超3500噸/年。
圖9:布局黔砂出省,進軍成渝昆明都市圈 圖10:落子西安都市圈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如今中國電建已經完成了東西南北中的布局,旗下多家公司均已涉足砂石產業,在長三角、珠三角、成渝、西安等都市圈都進行了落子布局,合計獲取大小礦權至少19宗,資源儲量超75億噸,設計產能超3.6億噸,其十四五的產能規劃在礦山層面已落實近九成,其中長江流域已投產的安徽長九項目,試生產的重慶銅梁項目以及計劃年底投產的湖北浠水項目一期合計產能達到9750萬噸,公司規模化發展優勢將更加凸顯。除了在長江流域占有一席之地,更值得一提的是,珠三角作為中國電建2022年的重點布局區域,其未來的產能釋放規模或將超過1.8億噸(包括海砂),或一舉成廣東乃至珠三角區域龍頭。
表2:中國電建在各重點區域礦權獲取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三、產能投放:產能釋放加速 排名攀升勢頭強勁
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電建已進入運營期的綠色砂石項目共3個,分別為安徽池州長九灰巖礦項目、貴州清鎮市玄武巖商品砂石項目和貴州鎮寧大花山礦業項目,設計產能 6054.1萬噸,已投運產能5013.1萬噸。時至今日,中國電建已成為行業內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基于現在礦權,至2025年末,公司綠色砂石骨料年生產總規模達到4億噸并非難事。
表3:2019~2022年11月中國電建的生產線投產情況(自有礦山)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按照公司2022年計劃,綠色砂石項目年產能將新增4320萬噸。目前中國電建于2022年之前所獲礦權皆已開工建設。2022年7月,中國電建年產2000萬噸偃師市府店鎮東山項目一期投入產銷,重慶銅梁年產750萬噸石骨料生產線也于同月啟動試生產。按筆者估計,計劃2022年年底投產的浠水長崍項目一期與陜西石磊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仍將在2022年為公司新增近3000萬噸產能,其計劃完成可能性較大。與此同時,在完成順利投產的預期下,中國電建的砂石產能排名或更進一步,進入全國TOP5行列。
表4:中國電建待投產的生產線情況(自有礦山)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2022年,中國電建的礦權獲取速度驟然加快,1-11月中國電建所獲礦權的規劃產能超2億噸,是2021年的近9倍,其中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新保林機制砂項目已于2022年7月開工,將力保2023年10月投產,而云浮市云安區綠色建材產業項目預計將于基建期2年后的2024年9月投產。預計中國電建的砂石產能釋放將在未來1至2年或將進入加速階段,以在手礦權來看,廣東地區待投放占近7成,在長江流域占一席之地后,中國電建或將對廣東乃至珠三角沿海地區砂石行業競爭格局發起挑戰。
圖2:1-11月中國電建所獲礦權的規劃產能超2億噸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四、未來展望:聚焦“水能城砂數” 或成廣東乃至珠三角區域龍頭
近年來,機制砂石行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2022年,中國電建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據其戰略規劃,“聚焦水能砂城數,集成投建營”是公司重點發展導向,在此基礎上,公司提出要大力實施“十四五”規劃,向基礎設施供應鏈上游的建筑材料領域發力,在重點戰略區域以及重要城市群、都市圈周邊區域,加大綠色砂石業務布局,打造綠色砂石產品產業鏈,推進綠色建材業務投建營一體化發展。
具體而言,電建集團提出“十四五”期間綠色砂石業務國內投資規劃目標為500億元,要實現4億噸/年綠色砂石產能。截止2022年11月已有至少3.5億噸/年的規劃產能落地,近9成的完成度或許也意味著中國電建將提前完成砂石布局,剩余規劃產能必將優中選優的綠色礦山項目。
盡管中國電建已經布局中西南北中,但相較于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而言,其在珠三角地區的布局顯然更為激進。長江流域廠家數量龐大,競爭激烈,中國電建2022的礦權布局或有避其鋒芒的深思。而于廣東地區而言,各大水泥企業布局不深,而中國電建2022年連拿6宗礦權,除海砂外,其設計產能近1.7億噸/年,全部投產后可滿足廣東市場10%以上的砂石需求,目前看來其在珠三角布局的勢頭強勁,野心不小,或將成為廣東乃至珠三角地區的砂石供應龍頭。
編輯:祝蕭蕓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