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榮:河南省水泥工業發展思考
河南省是水泥生產大省,水泥工業發展迅猛,產品結構明顯改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近年來水泥工業投資與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水泥產量增長與固定資產投資基本同步,水泥工業投資持續高速增長
總體看,河南省水泥工業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2001~2003年增長緩慢,3年約增加產能1,000萬噸,且新增產能大部分是小立窯,新型干法水泥規模也在3000 t/d以下,比重僅為12.7%,全省沒有一家規模超過200萬噸的企業;2004~2006年呈加速發展態勢,多條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3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產能近3,000萬噸,落后的小立窯淘汰速度加快,骨干企業迅速崛起。2006年,全省水泥產能達到7,500萬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達到4,320萬噸,占全省的59%,比2000年提高了53.3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產量達到7,407.5萬噸。2007年1~10月水泥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37億元,同比增長11.50%;1~9月水泥產量6,610.36萬噸,同比增長24.88%。
全國與河南水泥產量圖:
全國與河南水泥固定資產投資:
二、新型干法水泥雖然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在2007年底全部關停立窯后,新型干法水泥產能尚不能滿足全省水泥需求
“十一五”期間是河南省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時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持續增長,城鄉居民住房水平不斷升級,這都為河南省水泥工業發展拓寬了新的市場空間。按照“十一五”末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00億元的規劃目標測算,省內水泥市場需求將達到9500萬噸左右,年均增長9%。
截至到2007年10月,河南省建成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700 t/d生產線15條,熟料生產能力325.5 萬噸;1000 t/d生產線19條,熟料生產能力589萬噸;2500 t/d生產線4條,熟料生產能力310萬噸;3000 t/d生產線12條,熟料生產能力1116萬噸;5000 t/d生產線12條,熟料生產能力1860萬噸;6000 t/d生產線1條,熟料生產能力186萬噸。全省700 t/d以上生產線共計63條,新型干法熟料生產能力達到4,386.5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6,266萬噸。從右表可以看出,河南省2000 t/d規模以上生產線熟料產能的比重達到80%,5000 t/d規模以上生產線熟料產能的比重接近50%。
從下圖可以看出,“十五”期間河南的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居高不下,高出全國10個百分點,水泥的發展與固定資產投資關系十分密切,水泥供應滿足了市場需求。進入“十一五”,河南作為中部地區的核心區域,仍將保持較高的速度。
河南省新型干法熟料產能:
2006年河南省水泥產量7,407萬噸,如按人均水泥消費量計算達到750千克/人·年,還遠遠低于06年浙江(1997千克/人·年)、山東(1782千克/人·年)、廣東(951千克/人·年)等經濟發達省市。05、06年全省已淘汰立窯水泥2,000多萬噸,07年底若淘汰全部立窯水泥,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產能目前尚不能滿足水泥需求,水泥缺口大約在3,000~3,500萬噸之間。
從周邊省份看,與河南省相鄰的中部省份水泥產量都不大,未來幾年需求增長較快,部分地區由于石灰石資源比較貧乏,水泥熟料產量較少,且大多以小型生產線為主,主要依靠外地調入滿足需求。“十一五”期間,隨著河南規劃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競爭能力有所增強,部分產品銷售將輻射到周邊市場。河南省已核準水泥項目全部建成后,全省水泥總產能在7,740萬噸左右,與全省及周邊市場“十一五”末的需求相比尚有一定發展余地。
雖然近年來河南省水泥工業實現了較快發展,但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主要體現在產業集中度偏低,骨干企業規模偏小,綜合能耗水平較高,一些地方不顧資源條件、環境要求盲目建設水泥項目的苗頭已經顯現。因此,立足省情,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結構調整,已成為促進全省水泥工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水泥工業健康、持續發展應遵循以下原則:
1. 規模效益原則。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必須是4500 t/d及以上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同步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8000 t /d以上的生產線。
2. 資源保障原則。建設大型水泥生產線必須有可靠的石灰石資源保障。礦山建設必須規范設計,合理開采,禁止采用對資源具有破壞性的民采民運方式。
3. 扶優扶強原則。鼓勵重點企業和國內外戰略投資者通過兼并、參股等方式跨區域、集團化發展。扶持對行業發展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大型企業集團,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集約和規模化經營,提高水泥工業集中度。
4. 合理布局原則。水泥熟料基地規劃布點和建設應充分考慮區域平衡和資源、市場等條件,堅持省內市場與省外市場并舉,嚴禁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和企業盲目建設各類水泥項目。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水源地范圍內和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區不得建設水泥項目。
三、今后河南省水泥工業發展的建議
鑒于河南省某些地區水泥產能已經過剩,如新鄉和平頂山,若再上新項目勢必使市場供需關系更加失衡。一些地區由于市場規模大、價格好,被眾多投資者看好,鄭州地區是河南省最大的市場,來自各個方向的水泥都聚集此地,若在本地和周圍再大規模建線,市場就難以消化。河南市場已經繁榮了3年,立窯淘汰的力度也非常大,可以說,目前市場的上升空間、立窯的淘汰空間和三年前相比,已是另一個概念了。中國水泥協會雷會長曾指出:對市場不做好深入調查研究,盲目上線,上一條線,有可能掙8000萬,上兩條線,掙5000萬,上第三條線,就會虧損,這在很多地區已是不爭事實。為此,對今后河南全省水泥工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 優化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布局。對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比重低于2006年全省平均水平的省轄市,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實行上大壓小掛鉤,合理布局建設新的項目。支持資源豐富的地區以優勢骨干企業為龍頭,集中發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在沿邊地區以占領周邊市場為目標適當布點,擴大河南水泥覆蓋區域。沒有資源支撐的地區不布局建設水泥熟料項目,重點建設大型水泥粉磨站。對已核準和新型干法水泥產能超過2006年產量,區域市場基本飽和,且在形成新型干法水泥能力后沒有等量關閉立窯水泥生產線的地區暫不布局新建水泥生產線。
2. 加強對已核準項目的監督管理。推動已核準的項目單位抓緊開工建設,保證立窯水泥全部淘汰后市場的平穩過渡。2007年6月以前超過2年核準時限未完成注冊并開工建設的,撤銷核準,騰出空間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加快建設。對不按項目核準內容建設的企業,視程度實行差別電價、水價,對檢查監督不到位的地區暫停核準新建水泥項目。
3. 合理布局建設大型水泥粉磨站。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充分考慮區位條件,在貼近消費市場的地方建設年粉磨能力不小于100萬噸的大型粉磨站。允許普通立窯水泥企業在拆除熟料生產設施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現有磨機等設施的作用,通過新增水泥包裝、堆料場及環保除塵等設施,改建形成年產水泥60萬噸以上的粉磨站。支持改建粉磨站與熟料生產企業通過參股或簽訂長期合同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保證粉磨站的生產運行。
4. 嚴格控制產業布局。未列入省水泥發展規劃、資源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項目一律不予核準。發展改革、環保、國土資源等部門要配合聯動,對未納入省規劃的項目不予辦理核準、環評、土地等審批手續。對新建和改建水泥粉磨站、節能改造項目實行備案制管理。
5. 推動企業整合重組。抓住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支持天瑞集團、同力集團、中聯水泥集團南陽分公司、孟電水泥公司等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大全省水泥工業的整合力度,提高水泥行業產業集中度,帶動河南省水泥行業重組,并積極開拓省外市場,增強區域市場調控能力。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形成1家年產能在3,000萬噸以上、2家1,000萬噸以上、3家500萬噸以上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80億元、利稅40億元、利潤22億元。
6. 促進水泥行業節能降耗。推廣應用余熱余壓發電、粉煤灰等工業廢渣綜合利用技術,采用輥壓機聯合粉磨、廢氣管道增濕等先進設備工藝改造提高我省水泥企業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到2010年,全行業噸熟料標準煤耗要由110公斤下降到100公斤,綜合電耗由100千瓦時下降到88千瓦時。
7. 嚴格市場準入。完善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和規范,提高建設、建筑工程應用水泥的準入標準。禁止立窯水泥進入高速公路、機場、港口、橋梁、涵洞等重點建設工程和建筑物結構工程。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建筑物使用年限。鼓勵水泥深加工,大力發展水泥制品產業。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jj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