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韶峰打造湘黔“水泥航母”
大龍韶峰位于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江口村,由湖南韶峰水泥集團和湖南湘維白楊水泥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該項目建設近期總投資 2.3 億元,遠期總投資近5億元。年產優質高標號水泥120-240萬噸,年耗工業廢渣、粉煤灰達 50-100萬噸,年產值將達到 3.3 -7億元。
談起大龍韶峰落戶玉屏,寧凱林記憶猶新。大龍韶峰原本選址于湖南省懷化市,已列入了湖南省西部十一五規劃項目。2004年6月,寧凱林到玉屏出差,對玉屏便利的交通和豐富的礦產、電力資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去后即與公司的股東們進行了商討,認為改址玉屏,會獲得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始,股東們心存疑慮,在寧凱林組織他們來玉考察,并跟貴州省、地、縣招商部門進行了接觸后,大家一致認為,玉屏的投資環境好、政策優惠多、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高度重視。最終,大龍韶峰得以落戶玉屏。
創業伊始,大龍韶峰就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廠房是由國家甲級設計單位——武漢建材設計研究院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工藝精心設計的。生產線是目前國內水泥生產工藝、設備最先進的2×2500T/D熟料新型干法工藝生產線。
打造湘黔邊區“水泥航母”是大龍韶峰的奮斗目標。寧凱林告訴筆者,韶峰第一期工程2500T/D熟料新型干法工藝生產線投入資金將近2億元,于今年7月全面啟動,全國一流設計院——南京設計院為該生產線進行了專門量身設計,預計2008年5月全線投入生產;今年7月13日至15日公司在銅仁舉行了主機設備招標會,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余家知名企業,應邀參加,公司選定了技術力量強,工藝先進,服務優良的企業提供設備,目前,第一批設備已全部進入廠房,并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08年5月投產。第二期2500T/D熟料新型干法工藝生產線,預計2010年初建成并投入生產。工程完工后,將形成生產規模能力達240萬噸的現代化新型水泥工業基地,可實現產值約7億元,為國家和地方創造稅收約1億元,消耗工業廢渣近100萬噸,運輸費用每年大約需要支付1.6億元,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值約2億元。將是貴州東部和湖南西部最大的水泥熟料生產基地,湘黔邊區無可爭議的“水泥航母”。
人才資源是打造“水泥航母”能否成功的關鍵。據了解,大龍韶峰為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設優秀的人才隊伍,寧凱林不惜重金聘請了水泥行業的知深專家、工程師以及優秀的管理人員來公司工作,不僅給予較高的報酬,還給他們分配了兩室一廳的房子,里面生活設施和用品一應俱全;普通員工也可以免費住在公司公寓里,公司還為員工購買了工傷和意外保險,解除了員工的后顧之憂。
管理機制也是打造“水泥航母”的關鍵因素。寧凱林成天思考的是讓每一方寸原料都發掘出金子般的價值,把投的每一分錢都迸發出增值的火花,使每名員工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他從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入手,實行了市場機制化管理,要求總經辦向各部門推行了一整套承包責任制,多產多得,工資與業績掛鉤。
政府大力支持給大龍韶峰打造“水泥航母”增加了一道“保險”。據寧凱林介紹,2006年4月至今,為幫助解決公司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銅仁地區行署召開專題會議2次,玉屏自治縣人民政府召開專題會議5次,現場辦公會議2次,為公司良好的發展起到了“保險”作用。
護生態、惜資源,建設“綠色航母”。建廠初期,大龍韶峰就投入200余萬元,在廠區及道路兩側實施美化綠化,努力打造生態、綠色工廠。傳統水泥生產約有45%的余熱通過窯頭、窯尾的廢氣直接排放出去,既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也嚴重污染環境。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公司投入3000多萬元,安裝了容量為4500千瓦的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利用窯頭、窯尾產生的廢氣余熱通過低溫鍋爐產生蒸汽,運用汽輪機推動來發電,再把電能循環用到生產上。
扶危濟困,熱心地方發展。大龍韶峰落戶玉屏以來,積極參與當地的經濟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捐贈600余噸水泥支持銅仁、玉屏、萬山等周邊縣市的新農村建設,向玉屏慈善總會以及貧困學生捐款近萬元。并吸收了當地近100余名農民進廠務工就業。
銷售形勢好,“水泥航母”初現端倪。據悉,自今年3月,大龍韶峰第一期工程中水泥粉磨站正式投產以來,其生產的PC32.5級和PC42.5級兩種型號的水泥,均已取得質量監督檢驗部門的產品質量認證,用戶反應良好。目前,已生產銷售水泥10多萬噸,其產品主要銷往銅仁地區、黔東南州、湖南懷化以及重慶秀山等市場。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yj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