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NSP時代的水泥企業發展
一、什么是企業發展的“后NSP時期”?
當前,中國新型干法的發展處在最高潮。
當一個區域再沒有新型干法取代落后工藝的市場空間時,也即新型干法與立窯的發展達到一個平衡時;
當一個企業再沒有發展新型干法的能力和愿望時;
技術的相同性、產品的標準化、使企業發展環境、企業間的競爭對象和內涵發生根本變化。
二、幾個基本判斷
1. NSP為主導的水泥煅燒技術在可見的將來不會受到挑戰,由于政府政策驅動,立窯水泥退出加快,“NSP化”將在中國加速進行。
2.PC熟料作為水泥主體材料在可見的將來不會改變。
3.水泥作為建筑結構材料的主體地位在可見的將來不會被取代。
4.中國經濟仍處在較快發展時期,各地水泥市場需求主題不斷“創新”,水泥需求將在高位運行一個較長時期,但后期產能過剩不可避免。
日本經濟發展與水泥銷量的關系
日本人均水泥消費量的變化 (1990~2002)
5.水泥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在從一邊倒的淘汰落后“運動”逐步向干法水泥企業之間的生存競爭轉變.
6. 向生態環保型產業發展是水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內容。
資源 —— 各種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
能源 —— 節能和可燃廢棄物利用
環境 —— 零排污與處理工業與生活垃圾
技術 —— 采用更先進的NSP生產技術
三、幾個基本問題
1.為什么要做大?
規模效益的需要? 技術進步的需要? 做行業老大?做區域老大?……
沒有上限的追求,但有《反壟斷法》的限制!
從長遠看市場風險:
- 市場達到飽和,水泥需求下降 (宏觀經濟調控、基本設施逐漸完善等)
- 混凝土結構被部分取代 (硅酸鹽與燒結砌塊結構、鋼結構、木結構、復合材料結構、瀝青路面等)
- 水泥被其他膠凝材料部分取代 (石灰、石膏、非水泥化學激發膠凝材料如礦渣、煅燒煤矸石等火山灰質材料等)
- 水泥制品被其他材料制品取代 (石材、加氣混凝土、石膏板/砌塊、鋼管、塑料管、FRP管、金屬和塑料柵欄圍護結構等)
2.一個企業的生存規模多大?
影響因素:工藝技術、管理水平 ……
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有可參比案例,以同行平均生產和銷售成本為標準。 (日本水泥業)
3. 立窯水泥生存與發展?
技術創新、市場定位
還有別的生存與發展方向和途徑嗎?
四 、后NSP時期企業的發展戰略
1.研究生存規模和其他條件
- 最低資源能源保障條件
- 市場定位
- 技術進步水平(管理、質量、安全、效率、能耗、物耗、環保等)
- 對下游客戶的技術服務能力
- 其他支撐產業
2.向下游關聯產業發展
- 預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
- 混凝土建筑砌塊
- 纖維水泥板/硅鈣板
- 混凝土制品:預應力鋼筒混凝土復合管、抗污染排水管
標準化產品、規模化產業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