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
我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方向,準確把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把污染防治攻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列入發展改革委工作重要內容,同步展開部署,同步狠抓落實。多次召開黨組會、委污染防治攻堅專項指揮部工作推進會,專題推動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細化整改措施,壓實工作責任,明確整改期限,扎實推動涉及我委的7項整改事項取得積極進展。
一、重點任務整改進展情況
(一)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從座談了解和個別談話等方面掌握的情況來看,有的同志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本質、要義,對如何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領發展改革系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如何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改革整體工作有機結合,如何通過破解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瓶頸從根本上推動環境質量改善等重大問題,思考得不深、研究得不透、辦法還不夠多、措施不夠有力、效果不夠明顯,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生態文明實踐、推動污染攻堅工作的能力不強。
整改進展:一是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以來,我委多次開展黨組中心組學習,舉辦委機關干部專題培訓班,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戰略、發展路徑,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發展改革各項工作全過程。二是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深化業務學習。4月份,邀請行業專家進行“碳達峰、碳中和暨能源低碳轉型”專題講座;在委機關干培訓中,把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列為重要培訓內容,將深化綠色發展理念和提升業務本領結合起來。三是深入開展生態環保領域重點課題研究。組織委機關處室和委屬單位開展綠色低碳發展重大課題研究,形成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綠色轉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為推動我省綠色低碳轉型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二)“雙替代”工作還有漏洞。一是工作進度較慢。安陽、鶴壁、濟源、焦作、開封、三門峽、新鄉均存在“雙替代”工作開展不力的情況。濟源市軹城鎮部分2019年被納入“雙替代”的居民,至今設施未安裝到位;修武縣周莊鎮張弓鋪村、周莊村,七賢鎮丁村等村莊仍未開展整村“雙替代”工作;2020年11月,生態環境部通報洛陽市、安陽市、焦作市等地“雙替代”部分工程推進緩慢,部分村莊在改造工程未完成的情況下提前拆除原有取暖設施,存在“未立先破”情況。二是價格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督察發現,開封、安陽等市的部分縣(市)采暖補貼和電價優惠政策宣傳不到位,群眾對“雙替代”清潔取暖運行機制和“雙替代”補貼優惠政策不了解。衛輝市唐莊鎮等地居民反映“煤改氣”存在燃氣價格補貼不明確、補貼發放臺賬不規范等問題。省發展改革委是統籌推進全省“雙替代”供暖的牽頭省直部門,對工程推進、優惠補貼等方面工作精準施策、系統落實抓得不夠。
整改進展:鞏固提升“雙替代”工作成果,強化惠民價格政策宣傳落地。一是牽頭制定《河南省2021年清潔取暖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市組織開展“雙替代”供暖鞏固提升行動,對轄區內“雙替代”供暖用戶進行排查和“回頭看”,保障“雙替代”用戶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二是督促地市開展問題整改。對照《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現場檢查發現問題清單》,督促相關地市組織所轄縣(市、區)認真開展“雙替代”供暖問題整改,《清單》中“雙替代”供暖相關問題涉及到新鄉、濟源、三門峽、鶴壁、焦作、長垣等6個市(縣),均已按照要求整改到位。三是完善“雙替代”用戶用電、用氣價格支持政策,推行居民峰谷分時電價、供暖期階梯電價、獨立采暖階梯氣價等多項支持政策,支持“煤改電”地區將采暖電量納入電能替代“打包交易”范圍,切實降低“雙替代”用戶采暖成本。四是加強政策宣傳,借助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微信、短信、展覽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群眾大力傳播“雙替代”供暖優惠政策和重要意義。通過系統培訓班、系統會議等多種形式進行政策宣貫,督促各地嚴格落實“雙替代”用戶價格支持政策。
(三)省轄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不平衡。督察發現,商丘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方案中制定了相關工作內容,但并未落實到各個縣區和企業;安陽市湯陰縣雙恒新型建材廠、興通新型建材廠、眾興建材有限公司在督察時都處于停產狀態,煤改氣還未落實到位;焦作市武陟縣明知河南晉開集團武陟綠宇化工有限公司應于2020年6月底前關停,仍向其分配14萬噸的煤炭消費指標。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各地進展不平衡,有的市縣工作開展不到位,省發展改革委作為統籌協調部門,牽頭抓總的工作開展不到位。
整改進展:對標國家要求,持續推進我省煤炭消費減量。一是經省政府同意,分解下達了各省轄市(含濟源示范區)“十四五”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指標。組織召開全省碳達峰碳中和暨節能工作座談會,要求各地盡快將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指標分解下達至縣區及重點用煤企業,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二是督促安陽市發展改革部門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門,推動企業完成“煤改氣”整改,根據湯陰縣生態環境分局報告,安陽市湯陰縣雙恒新型建材廠、興通新型建材廠、眾興建材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已于2020年11月底完成了“煤改氣”改造。三是參照國家及我省“十三五”做法,省節能降耗辦印發《關于加強全省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總量目標完成情況監測預警的通知》,按月發布各地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總量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推動各地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減量工作,加強工作指導,壓實屬地責任,確保各地完成目標任務。
(四)產業結構仍需下大力氣加以調整。2019年,我省第二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為43.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為48.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一是工業結構偏重。以鄭州市為例,鄭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對資源和能源的依存度相對較高,電力、水泥、氧化鋁、電解鋁等行業仍是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大戶,產業結構上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二是產業競爭力較弱。全省已形成的產業軸帶協作聯系不強,上中下游不配套,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鏈條,產業空間集聚度不高,協作優勢和整體競爭力難以形成,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龍頭企業和深耕細分領域的冠軍企業較少。三是新興產業發展不夠。我省新興產業與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相比,在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布局和發展起步晚、力度小,缺少標志性項目和引領型企業。如濮陽市石化等傳統產業占到全部產業的85.6%,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省發展改革委在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存在統籌協調不力的問題,需下大力氣加以調整。
整改進展:以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和加快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為抓手,持續推進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是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經省政府同意,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請進一步梳理核實“兩高”項目的通知》,組織各地政府分類梳理核實本地區“兩高”項目,摸清底數,分類提出處置意見。二是加快構建新興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研究起草《關于加快構建河南省創新生態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在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技術突破、成果轉移轉化、應用示范、資源要素和金融支持等方面,謀劃提出69條專項支持政策。三是深入落實新興產業鏈現代化提升方案和“鏈長制”等工作機制,研究制定新興產業鏈培育工作評價辦法,梳理印發2021年度新興產業鏈“四個清單”,推進37項重點事項和231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各省轄市、重點園區圍繞本地新興產業發展和具體行業領域需求,聚焦土地、廠房、配套設施建設等項目落地中“梗阻”,制定新興產業發展專項支持政策。四是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任務實施。加快培育形成10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和100個引領型企業。積極舉辦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活動、創業投資峰會、數字經濟峰會、生物醫藥大會等一批重大活動,推動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大力推進上汽資產河南區域總部、申聯生物疫苗生產等一批已簽約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清華大學超短超強激光平臺、上海交通大學河南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落地,爭取上海捷氫、國科量子、云跡科技、東方碳素等正在對接的目標企業落地一批重大項目。
(五)能源結構調整需加大力度。2019年我省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至67.4%左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約9.7個百分點,能源結構依然偏煤。我省優質煤炭資源少,開采難度大,油氣資源面臨不同程度枯竭,風能光能利用程度總體不高,特別是在能源高度依賴煤炭、位于大氣傳輸通道的城市,能源結構問題突出。
進展情況:科學壓減煤炭消費,加大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清潔外電引進力度,不斷調整優化我省能源結構。一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持續實施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月調度、季監測、年通報”制度,推進可再生能源項目有序建設。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市(縣)整體摸排風能太陽能資源,編制整體開發方案,建立項目庫,進一步規范新能源項目開發秩序。組織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和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申報,拓展項目建設空間,確保接續發展。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將地熱能和生物質能供暖目標分解至各市(縣),建立臺賬持續推進項目建設。截至7月底,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71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累計達3422萬千瓦。二是印發《關于做好2021年煤電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升級改造工作的通知》(豫發改能電力〔2021〕318號),將年度目標任務分解至相關地市;已將許昌等市市區內燃煤火電機組“退城進郊”方案上報至國家,待國家出具意見。三是積極謀劃“外電入豫”通道。赴京與國家進行了匯報銜接,爭取將“陜電入豫”通道納入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提前謀劃外電入豫第四通道,赴吉林進行“吉電入豫”專題調研。
(六)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緩慢。截至此次督察進駐,部分鐵路專用線因資金、土地審批等問題,導致建設進度緩慢,2020年河南省應建成5條專用線、開工5條專用線,要求完工的5條線路僅有2條建成,要求開工的5條鐵路專用線有3條尚未開工。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牽頭統籌推進鐵路專用線進企入園工程建設,該項工作溝通協調力度不足,需采取有力推進措施,推動工作落實。
整改進展:加強工作督導,強化要素保障,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一是將督查發現問題項目作為重點督導對象,細化臺賬,及時跟進項目進度。二是印發實施《河南省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進企入園工程實施方案》及《河南省2021年鐵路專用線建設工作要點》,多次召開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工作會議,對下一步加快鐵路專用線進企入園進行安排部署。三是將重點鐵路專用線項目全部納入省重點項目,強化要素保障。四是積極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匯報,爭取我省近期擬推進實施項目納入國家2021-2022年鐵路專用線重點項目清單。五是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會同省生態環境廳申請省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鼓勵支持鐵路專用線建設,并初步擬定了相關獎勵及監管辦法。截至7月底,2020年應建成的5條鐵路專用線中,已建成3條,安陽萬莊公鐵物流園鐵路專用線、伊川龍泉金亨電力鐵路專用線主線工程均已完成,受蘭新鐵路事故、洪澇災害、疫情防控影響,項目施工要點受限,鐵路站內施工停滯,相關地市政府及鄭州局集團均提出將項目完工時間調整至2021年底。應開工的5條鐵路專用線中,已開工4條,河南豫中陸地口岸綜合物流港鐵路專用線前期工作進度相對較慢,已采取約談、通報等多種方式督促許昌市加快工作進度,目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批復,正在開展用地組卷報批工作,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
(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需要進一步統籌謀劃。省發展改革委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部門,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負有重要責任,督察發現,該項工作統籌協調力度不夠,需做好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如,新鄉市黃河灘區面積797平方公里,灘區共有人口76.12萬人,隨著小浪底工程實施和防洪標準提高,灘區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綜合考慮不足,應盡快啟動相關項目,進一步增加防洪安全系數,著力改變灘區生態環境面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進展情況:積極推動整改任務落實到位。一是研究形成了《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6月24日省委省政府已印發實施;二是會同河南黃河河務局積極推進黃河下游貫孟堤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可研報告已通過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審查;三是積極推進剩余灘區群眾安置,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了新一輪遷建方案,8月14日,武國定副省長進行了專題研究;同時加強與國家溝通,爭取資金及政策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委將持續鞏固整改成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做好污染防治攻堅工作,著力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力度。并以此次整改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統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
編輯:Octopus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