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水泥市場看好,各路大企業云集
2006年陜西水泥市場轉好,出現水泥熱銷局面。2006年規模以上企業146家,水泥產量2,375萬噸,企業平均規模20.45萬噸。銷售收入57.03億元,利潤1.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突破了歷史新記錄,水泥的運行質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07年陜西水泥市場的走勢良好,水泥銷售收入、銷售利潤持續走高,產品積壓率急速下降,見下圖。
關中地區(西安、咸陽、寶雞、銅川和渭南)作為是陜西省的工業經濟帶,是陜西省經濟率先發展的地區;陜北延安、榆林地區正在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經濟將會出現跨越式的發展;陜南地區作為自然保護區,經濟環境也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十一五”期間,陜西省經濟高速發展,必將帶動水泥市場持續走好。可以說,陜西水泥市場是一個具有成長性、快速發展的市場。
今后幾年陜西水泥工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到2010年陜西的水泥產量將達到4,000萬噸,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產量為1,600萬噸,落后水泥淘汰后還會存在800萬噸,到“十一五”末,還有1,6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產量的增長空間。
正是因為看中這樣一個成長性的市場,國內眾多大型水泥企業集團都有意進入陜西水泥市場。
世界水泥巨頭拉法基、海德堡、意大利,國內大企業集團海螺、冀東、山水、中材料和浙江民營企業聲威都先后和陜西的龍頭企業秦嶺水泥有過接洽談判,借此占據陜西市場的主控權。但談判一直未果,直至上月華倫宣布收購秦嶺水泥,才告塵埃落地。
目前已有本地企業秦嶺、堯柏和眾喜;民營企業聲威、外資背景企業冀東-海德堡、意大利水泥已先期布局陜西地區。其中冀東-海德堡、聲威最具規模優勢,兩家水泥產能到“十一五”末有望達到1,000萬噸。
冀東-海德堡的水泥生產線分布在寶雞和咸陽兩地。冀東海德堡(扶風)水泥有限公司一期1條4000t/d生產線于2004年投產。2007年7月二期工程開工,預計總投資6億元,包括日產50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和低溫余熱發電2個項目,計劃2008年8月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企業年利潤預計可達1.5億元,實現稅金8000余萬元。到“十一五”末,冀東海德堡(扶風)水泥有限公司熟料水泥年產能可望達到500萬噸,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水泥企業之一。2007年6月28日,冀東水泥和德國海德堡聯合投資的(涇陽)水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開工。
“十五”初期,聲威水泥以承包經營陜西省新川水泥廠為契入點,充分考察陜西省水泥發展和地區分布后,利用浙江活躍的民間資本, 2003年開始在陜西省進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布點,短短幾年時間,在涇陽縣建設的2條2500 t/d的生產線已竣工投產;在銅川聲威第一條日產5000 t/d生產線2005年8 月正式投產,2007年9月2,銅川聲威第二條5000 t/d生產線在王益區黃堡鎮戚家山下開工建設。聲威集團計劃在銅川聲威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實施二期、三期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十一五”期間,聲威水泥將進一步加大陜西省水泥制造業的投資,根據其編制的“十一五”規劃,“十一五”期間,準備在陜西省投資 20億元人民幣,新建或兼并重組生產線,使水泥熟料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噸,成為西北地區水泥制造業的一匹黑馬。
目前陜西水泥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已成立,即冀東-海德堡、聲威和華倫-秦嶺。但這種格局不會持久,還充滿變數。意大利水泥擁有1條5000 t/d生產線,顯然缺乏競爭實力,必將進一步擴大其生產規模;海螺、中材等大型企業集團也有進入西部市場的懸念。
冀東-海德堡、聲威今年加緊上新線,以期進一步鞏固其在陜西市場取得優勢地位,同時也顯示出兩家企業欲主導陜西水泥市場的決心。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liyan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