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未來三年要大變樣
8月13日,寧夏銀川市政府網發布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銀川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
工作目標:
以城市體檢結果為導向,主動“開藥方”,對癥下藥,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實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動,力爭“一年新提升,兩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
到2021年,推動各縣(市)區開展城市更新規劃的編制工作,把科學制訂“十四五”規劃與“一高三化”發展目標結合起來,重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不滿意的城市問題,注重提升人居環境,推動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城市更新項目。
到2022年,堅持建設與更新雙向發力,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各項功能設施。著力完善城市路網、公共停車等交通設施,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特色街區改造、海綿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等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推動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文明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空間優化升級,推動城市功能、品質與城市形象邁上新臺階。
到2023年,城市更新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群眾最關心、最不滿意的城市問題得到逐步解決,生態環境修復明顯改善,“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升,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城市治理更加和諧有序,人文底蘊充分彰顯,城市魅力得到充分展現。
城市動脈暢通行動
暢通市域交通體系
加快推進“兩縱一橫”高速鐵路建設。重點推進包銀高鐵、銀川至巴彥浩特鐵路和中蘭高鐵建設,加快銀川至太原高鐵和中衛至平涼至慶陽城際鐵路前期工作。打造以銀川為中心,都市圈中心城市1小時通勤,1至2小時暢達中衛、固原,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6至8小時到達全國重要城市的高鐵交通圈。
啟動5條快速通道建設
適時啟動賀蘭山路、寶湖路、文昌街、親水街、麗景街5條快速通道工程建設,推進沈陽路快速通道連接京藏高速;實施文昌街、鳳凰街北延伸,閱海路、哈爾濱路東延伸工程、規劃燕慶街等38條城市主次干道,進一步完善“九橫十九縱”城市路網體系;打通新華路、六盤山路等34條斷頭路。
構建立體城市交通體系
實施玉皇閣街、湖濱街等20項人非共板、機非共板道路改造工程,新(改)建44.85公里慢行綠道工程,完成9處立體過街設施建設。對市區節點路口進行改造,優化路網結構,提高支路密度,消除瓶頸路段、路口,提高通行效率。
保持綠色公交車輛比例100%
實施銀川市一體化綠色交通建設項目部署,3年內分批次購置新能源公交車1400輛及新能源保障用車16輛,配套建設充電樁1000個,保持綠色公交車輛比例100%。
基礎設施攻堅行動
每年新增1000個公共停車位
在城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城市公共停車場,圍繞每年新增1000個公共停車位的目標,規劃建設和尋找城市空隙地相結合,積極拓展城市停車空間。鼓勵單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停車場,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對外開放,重點解決老城區、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新建住宅停車場須按標準100%預留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安裝條件。
加快管網更新改造
加快老舊管網更新改造力度,對新華路、正源街、麗景街、清和街、福州街等老城區排水管網系統更新升級,計劃新改建43.76公里雨、污水管網,增大管道蓄水、排水能力,因地制宜推進雨污分流改造。
實現銀川集中供熱全覆蓋
謀劃第三熱源工程建設,計劃帶供熱面積5300萬平方米,其中:銀川市三區3360萬平方米,賀蘭縣1500萬平方米、永寧縣440萬平方米、惠及群眾約106萬戶,實現銀川集中供熱全覆蓋,形成“3+N”多種熱源模式的城市集中供熱系統,解決好銀川市拓展區、蘇銀產業園、賀蘭縣的供熱需求。
改善城市居民飲用水水質
加大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力度,2021年起逐年更換和連通城市49條管線,管道長度約450公里,增設91座排水井以及相應的排放管道,更換部分管段老舊閘門156臺。實現全市供水管網循環暢通,加大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力度,切實改善城市居民飲用水水質。
人居環境提升行動
高標準完成老舊小區改造
高標準完成2021年75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惠及居民2萬戶。建設社區教育、養老、托幼、休閑、便民等公共服務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老樓加裝電梯。到2023年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并積極推進2005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消除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
加大棚改項目建設力度。到2021年末,完成13個續建項目共4654套棚改安置房建設。啟動民樂瓷磚市場、燕慶四隊、老看守所周邊、測繪局家屬院、興華家園等6個項目9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工作。每年至少安排土地180畝用于棚改;力爭到2023年末,基本消除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
打造15分鐘生活圈
以打造15分鐘生活圈為目標,統籌安排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服務、休閑娛樂、商業配套、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務設施,市轄區規劃設置46個15分鐘生活圈。單個生活圈服務半徑1000米,惠及群眾4萬人。
智慧小區覆蓋率達70%以上
全面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針對老年人群體,推廣安裝樓道煙霧傳感、居家燃氣泄漏等報警裝置,實現與消防系統的聯動。2021年力爭建成智慧小區900個以上,覆蓋率超過50%。2022年底,全市智慧小區覆蓋率達60%,2023年底,全市智慧小區覆蓋率達70%以上。
解決公租房空置問題
擴大公租房覆蓋面,轉化部分公租房作為政策性租賃住房;積極探索共有產權住房制度;大力提升保障房小區居住品質,逐步化解保障房空置問題,實現資產有效運轉。改進公租房租賃補貼政策,有針對性地通過貨幣補貼形式實施住房保障,由保障戶自行租賃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房屋。到2021年末保障房入住達到2.4萬戶。到2023年末,基本解決公租房空置問題,同時根據保障情況,適時重新啟動公租房配建工作。
房價漲幅量化控制
進一步落實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城市主體責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從土地、信貸、限價、限購等方面多措并舉,精準調控,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促進房地產調控行穩致遠;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對房地產運行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分析和預警;建立科學的住房用地供應、房價調控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2023年末,將房價同比漲幅控制在10%以內,環比漲幅控制在0.8%以內。
精細管理突破行動
避免道路重復開挖、野蠻施工
加強道路挖掘審批管理,嚴格落實道路挖掘相關審批手續,合理組織道路開挖、文明施工,避免重復開挖、野蠻施工,有效維護道路的完好、有序。制訂城市道路年度挖掘工作計劃,對計劃外的開挖原則上不予審批。
提升物業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物業行業信用監管體系,規范物業市場招投標行為,利用好“紅黑名單”管理辦法,合理優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將銀川市物業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融入全區信用監管體系,實現跨區域、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培育一批信用度高、服務能力強的優質企業。到2021年末,全市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占比達到65%,到2022年末達到70%。
城市精細化管理提質增效
一是持續推進城市廁所革命。完善“銀川公廁”微信小程序,實現公廁位置查詢全覆蓋。二是持續推進以克論凈精細化管理,實現主要街道的機械全覆蓋,機械化作業規范有序,開展背街小巷凈美提升,打造特色街路。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
引進市場化企業,采取積分獎勵兌換日用品等方式提高居民積極性。鼓勵居民小區建設垃圾分類收集房,推行定時定點回收工作。加快完成銀川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展示中心項目,引進大件家具、廢紙、廢塑料資源化利用設施,完善可回收物末端處置工作。鼓勵有條件的黨政機關單位、學校、居民小區等場所引進廚余垃圾就近就地處理設施或通過自然堆肥等方式處理家庭廚余垃圾、果皮菜葉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到2023年,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0%。
推進商品住宅全裝修
推進商品住宅全裝修、綠色生態住房等新型建造方式,滿足居民高品質住房需求。實施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到2025年占比達到90%,力爭達到100%。力爭到2023年末,裝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25%以上,裝配率按照國家標準不低于50%。
醫療資源提質行動
加快醫療基礎設施提升和建設。實施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項目中的銀川市傳染病醫院、銀川市疫控中心、銀川市應急醫療衛生物資儲備中心、金鳳區醫控中心等項目,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和硬件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加快推進興慶區鳳凰北街、富寧街,金鳳區北京中路,永寧縣和靈武市城市社區等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切實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實現便民惠民。
生態功能修復行動
海綿城市面積達22.4%
重點實施金鳳區北部雨污分流及海綿化改造工程、城市第二排水溝補水工程、興慶區西北部片區排水防澇設施工程。新建道路全面推廣使用透水鋪裝和透水路面,2021年底建成區海綿城市面積達到22.4%。
打造綠色休息圈
統籌城市水系濕地公園體系,打造“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綠色休息圈。重點圍繞溝渠水系、湖泊濕地、文保單位,建設各級、各類公園,逐步形成300米見綠、500米見園、800米親水的格局。
新建60公里再生水管網
到2023年,新建60公里再生水管網,擴大再生水管網覆蓋范圍,提高再生水利用率,鞏固“國家節水型城市”成果。
歷史文化保護行動
加強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文物保護力度,合理控制歷史城區的建筑形態和布局。加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加快推動低效土地利用。針對現有銀川市9處工業遺產,加強有效保護及活化利用,涉及城市規劃、文化旅游、文物保護、生態環保等部門,應制定有效的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工作機制或管理辦法,確定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各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進開展保護性利用工作。
教育資源優化行動
破解西夏區“創新創業高地”和“基礎教育洼地”不平衡發展難題,充分發揮大學城輻射帶動作用和人才集聚效應,補齊職教園區配套服務設施短板,服務銀川科創新城建設,以“構建全鏈條教育體系”為目標,堅持“校城一體、產城融合”,精心打造集優質教育、醫療、人才配套等為一體的西夏區教育小鎮。加快銀川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啟動銀川公共實訓基地(銀川市技工學校)招生培訓工作,推進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強省內外城市間人力資源服務合作交流,完善“銀川都市圈”三市一地人力資源一體化機制,拓寬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引進渠道。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