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明:世界水泥六強為何無緣中國?
2006年9月,世界上一些有關水泥工業的權威機構,諸如歐洲水泥統計局(Cembu-reau)、德國溫斯頓咨詢集團、英國《國際水泥評論》雜志社等相繼公布了各自對2005年世界最大的6家水泥生產集團(簡稱6強)的業績調研報告。
這些報告不約而同地把2001年的世界水泥10強削減為現今的6強(或7強),表明了世界特大型水泥生產集團進一步的擴張與整合。水泥巨頭瓜分世界水泥市場的趨勢日益凸顯,使生產集中度和市場區域性壟斷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值得正在進入世界水泥及其裝備市場的我國水泥界關注。
2005年世界水泥6強是法國Lafarge集團、瑞士Holcim公司、墨西哥Cemex集團、德國Heidelberg集團、意大利 Italcementi公司和BuzziUnicim公司。與2001年時的世界水泥10強相比,2005年世界水泥6強最主要的變化是原來第8位的英國 RMC公司被墨西哥Cemex集團兼并,原來第7位的德國Dyckerhoff公司被意大利BuzziUnicim公司兼并。除這兩宗重大的并購案以外,其他的水泥巨頭在全球各國都有諸多戰略性的并購整合舉措,其主要目標為亞洲、東歐和中東,我國也有一些大型水泥企業被參股、控股或并購。2001年的世界水泥10強中,還有原第6位的日本Taiheiyo公司和第9位的葡萄牙Cimpor公司。因這兩家公司近年來在發展方面的作為不大,雖然其水泥、商品混凝土和集料銷售量并未縮減,但是似乎均被心照不宣地從世界水泥巨頭中除名了,不過有的機構尚保留了日本Taiheiyo公司2005年世界水泥第7強的地位。
由“2005年世界水泥6強主要績效”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上述世界水泥6強近年來的運行績效都有較大增長,這的確得益于其較早一步的擴張策略。而且前3強Lafarge、Holcim和Cemex之間的差距也正在縮小。這6強在水泥銷售量中占全世界22%,在產能中則占近25%,生產集中度與區域壟斷性相當高,對其所在地區的水泥價格具有主導性影響。
應該指出,若干國際機構或水泥專家在有些場合下曾提到我國正在迅速發展中的大型水泥企業,例如海螺、山水、華新等集團,他們除說明其水泥產量增長很快以外,都很謹慎地不涉及任何名列世界第幾強之說。顯然,按照世界水泥界頂尖水平的要求,我國大型水泥企業除產量外,在諸多重要方面與國際水泥巨頭還存在著較大差距,有待我們各方面的艱辛工作,實實在在地做出國際一流的水平來,屆時國際上自然就會認同。我國大型水泥企業應該以我為主,結合我國具體國情,花大力氣盡快做好兩大工作,即除了生產經營報告和財務報告以外,每年都應向董事會增加一份《環境保護報告》和《能源節約報告》,這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必需的。我國沒有必要去刻意滿足所謂世界水泥巨頭的各項“條件”,媒體則更沒有必要(和權力)把某某水泥集團現在就稱作“世界第幾強”。筆者認為,我國的大型水泥企業在完善和發展已有生產經營與產量優勢的前提下,有朝一日,待我們能持續地拿出世界一流的水泥企業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年度報告之時,也就是我國成為令人信服的世界水泥強國之日。相信所需時間不會太長,10年左右應是比較現實可行的。
中國水泥網高級顧問高長明先生將參加9月23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首屆中國水泥投資高峰論壇”,為各界人士進一步詮釋為什么世界水泥六強無緣中國?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shaojun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