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在遵義、畢節、黔南等地布局一批超大型機制砂生產基地
近日,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貴州省“十四五”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共五章,從總體要求,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全面明確貴州省今后五年新型建材產業發展方向,針對新型建材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具體部署。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新型建材產業依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五年累計完成工業產值8047.48億元,工業總產值由2015年的125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595.4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9.17億元,上繳稅金54.70億元。在砂石骨料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省約有1892個砂石骨料類礦山,生產規模大于100萬噸/年的礦山有37個,砂石骨料產量約6.23億噸,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80億元。
《規劃》要求,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在遵義、畢節、黔南、黔東南、銅仁等地為重點區域布局建設一批500至1000萬噸的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
《規劃》提出,推進既有產業基礎再造,提高產品質量和行業發展水平。
支持企業打造“綠色礦山+砂石骨料+水泥制造+協同處置+預拌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部品+整體服務”等全產業鏈。
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優化砂石礦山資源配置,加強統籌布局,提升優質機制砂石供應保障能力,大力實施綠色升級與智能化改造。著力推動砂石礦山、機制砂石生產企業聯合重組,推動砂石行業實現現代化、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到2025年,力爭建成5-10個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砂石產量及砂石骨料產銷量10億噸。
再生骨料占砂石骨料比重10%。
重點發展高性能混凝土用優質機制砂石骨料生產應用,以機制砂石顆粒整形、級配調整、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和工藝為重點的技術改造,開發推廣應用適合砂石骨料行業的智能設備、控制系統、檢測設備。
《規劃》明確,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加快技術產品創新、完善創新體系和健全產業標準。
以機制砂石顆粒整形、級配調整、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工藝為重點的企業技術改造,大型砂石生產線開采、破碎、篩分、整形等新一代砂石成套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采區移動設備智能監管系統、機制砂石制備在線質量監測技術、超高性能混凝土用機制砂石、軍工防護工程用高性能骨料、廢棄石礦生態修復技術、大型下運膠帶運輸機能量回收節能等技術開發與應用。
《規劃》提出,加快綠色循環發展,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加大綠色建材生產及應用、推動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大力推進建筑廢棄物(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鼓勵砂石生產企業綜合利用建筑廢棄物、廢石、尾礦等生產再生骨料。鼓勵石材企業利用石材尾礦生產砂石骨料,利用廢石粉生產人造石材。
此外,《規劃》指出,推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推進新型建材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發展。
推進機制砂石礦山企業智能化改造,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機制砂石行業深度融合,打造“互聯網+砂石骨料”新業態。
附件:【貴州省“十四五”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規劃.pdf】
附件:
【貴州省“十四五”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規劃.pdf】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