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臺灣水泥業半數賠錢
近年來,政府公共工程及六年國建規模縮小,加上營建產業景氣由高峰急轉直下,甚至出現明顯衰退趨勢,以致臺灣水泥產業景氣出現持續下跌的走勢。
1999年921大地震對水泥產業形成短暫的利多效應,但是長期看來卻已形成一項不利的變量,水泥業者希望能帶來災后重建效映,卻一直沒有出現。
因為921大地震,災后重建工程進度不順,并且嚴重落后,建筑業則因早期大量推案、并陸續完工,以致余屋大量增加,新建個案也相對減少,而公共工程執行效率不佳等,都使得去年水泥市場走過一個慘淡的一年。
以營收數字為例,去年有半數上市公司出現衰退現象,而成長公司的幅度也都不大,并且若以水泥本業分析,則只有亞泥等少數公司小賺,其余公司本業已開始虧損,這對水泥上市公司而言,是一項危險的預兆及警訊。
水泥上市公司主管表示,去年臺灣本地水泥售價大跌,再創新低,北部水泥從年初每公噸2,000元(新臺幣,下同),跌到年底只有不到1,500元,中南部售價更跌到約1,300元到1,450元而已。這種價位對業者來說,可能只夠打平生產成本,但將面對虧損局面。
對水泥業者而言,進口水泥的威脅永遠有如芒刺在背,從菲律賓、日本、韓國等國大量低價傾銷進口臺灣的水泥數量有增無減,每公噸進口價格加運費及課稅約1,300元,遠低于本地水泥的銷售價格,加上臺灣水泥需求不振,使得本地水泥售價被迫殺價惡性競爭,水泥價格直落,各水泥公司的營收及獲利被大幅壓縮,獲利空間已不大。
水泥上市公司主管表示,去年水泥產業持續低迷不振,原因包括公共工程執行落后進度、營建推案銳減、921災后重建效益不彰、進口水泥低價傾銷等,希望今年都能否極泰來,使水泥產業景氣脫離低迷谷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